淮河流域大气环流型的特征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邓伟涛杨琼吴玲玲
  • 会议时间:2011-11-01
  • 关键词:淮河流域 ; 大气环流型 ; 大陆冷高压控制
  •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系,南京,210044
  • 母体文献: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会议地点:厦门
  •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利用基于英国Lamb(1950 年)发展的大气环流分型方法的Jenkinson(1977 年)法对淮河流域地区1948~2009 年的月平均海平面气压场进行环流分型,分析主要环流类型频率的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变化规律,为改进气候预测提供参考依据。由月平均海平面气压场算出6 个环流指数,并由此划分出27 种环流类型,分析了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主要环流类型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影响淮河流域的主要环流型有5 种(南风平直环流型(S)、西南风平直环流型(SW)、反气旋型(A),东北风反气旋式平直环流型(ANE)及东风反气旋式平直环流型(AE)),占全部环流型的78.38%。冬季淮河流域主要受大陆冷高压控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弱,受东北东亚冬季风的影响,因而淮河流域主要盛行A、AE、ANE 环流型。夏季淮河流域主要受亚洲热低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并且受西南东亚夏季风的影响,因而淮河流域夏季主要盛行S、SW 环流型。环流型A 在20 世纪60 和70 年代在淮河流域出现的各环流类型中频率达到最大,环流型S、SW、 ANE 和AE 的出现频率从20 世纪50 年代开始减少,直到70 年代又开始增加。此外,在冬季和夏季地砖风在20 世纪70 年代开始出现较明显的减弱趋势。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