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F模拟黄土高原丘陵地形条件下夏季边界层结构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王腾蛟张镭胡向军赵世强
  • 会议时间:2012-09-01
  • 关键词:WRF 模式 ;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 ; 黄土高原 ; 潜热通量 ; 感热通量
  • 作者单位:王腾蛟,张镭(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胡向军(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兰州中心气象台,甘肃 兰州730020;3. 93808 部队,甘肃 榆中 730109)赵世强(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93808 部队,甘肃 榆中 730109)
  • 母体文献: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会议地点:沈阳
  •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X22;S1
摘要
利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提供的两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YSU和MYJ),选取2009年7月27~29日作为夏季个例,对黄土高原丘陵地形条件下大气边界层结构及地表能量场特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WRF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黄土高原夏季边界层结构的日变化及近地面温度场、风场、净辐射通量、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等要素的变化特征.WRF模式对温度的模拟最好,相关系数达到了0.95,对风速的模拟则较差,这与风场本身的随机多变性有很大的关系;模式提供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以及NCEP提供的初始场土壤湿度与实际不符,是造成白天地表能量场模拟效果较差的主要原因;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对流边界层最大高度可以达到2500m,夜间稳定边界层高度可以达到700m左右.两种方案的对比分析表明,加入了非局地混合作用以及边界层顶夹卷作用的YSU方案能够更好地模拟出对流边界层的的结构特征,而MYJ局地闭合方案则对稳定边界层的模拟表现更优.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