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ALCO模型对中亚热带人工针叶林CO2通量季节变异的模拟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米娜于贵瑞王盘兴温学发孙晓敏张雷明宋霞王树森
  • 会议时间:2007-11-22
  • 关键词:人工针叶林 ; 二氧化碳通量 ; EALCO模型 ; 生态系统 ; 季节变化 ; 干旱胁迫
  • 作者单位:米娜(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210044;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于贵瑞,温学发,孙晓敏,张雷明,宋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王盘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210044)王树森(CanadaCentreforRemoteSensing,Ottawa,Canada)
  • 母体文献: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会议地点:广州
  •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EALCO模型是一个基于生理生态学过程,模拟生态系统下垫面与大气之间水、热和碳通量交换的综合模型。将该模型应用在亚热带常绿针叶林,对其生态系统过程进行了模拟。以深入探讨季节性干旱对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对EALCO模型进行了参数化与初始化并对模型的光合作用时段利落叶机制进行了改进,以更好的模拟亚热带人工针叶林生态系统。千烟洲通量观测站自2002年底开始应用涡度相关技术对中亚热带人工针叶林生态系统进行通量观测,该站点2003年经历了一次较严重的季节性干旱(由高温与少雨综合作用造成),降水量仅为多年平均值的65%,而2004年的年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值较为接近,利用该站点2003和2004年特殊的气候条件,使用其通量观测数据对模型的模拟效果进行检验。从模拟结果的总体趋势来看,模型能较好的从半小时、日及年尺度上反映两年内土壤-植被-大气之间的碳交换状况。GPP(总初级生产力)在一年中呈现单峰型变化,遇高温及干旱胁迫GPP值下降。由于受到干旱胁迫的影响,2003年GPP值比2004年偏低12.9%。 模拟结果显示,2003年GPP值比2004年偏低11.2%。观测数据与模拟结果均显示,水分胁迫期间NEP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日变化均呈现一种“偏态”,即一天中生态系统碳交换量最大值出现在上午某一时刻,之后逐渐降低。 模拟结果显示,水分匮缺对光合能力的影响比对生态系统呼吸作用的影响更为强烈,因而导致了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降低。进一步分析表明,水分匮缺期间,晴天正午之前,深层土壤(大于20cm)水分的匮缺抑制了光合作用能力,正午之后,高温与深层土壤水分匮缺共同削弱光合作用能力,影响各占一半。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