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可可西里中新世橄榄白榴岩的岩石学和Sr-Nd-Pb-B同位素地球化学与成因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王强苟国宁韦刚健刘颖Derek A.Wyman杨雨晨
  • 会议时间:2014-10-19
  • 关键词:橄榄白榴岩 ; 岩石学分析 ; 同位素 ; 地球化学特征
  • 作者单位:王强,苟国宁,韦刚健,刘颖,杨雨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40)Derek A.Wyman(悉尼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新南威尔士 2006)
  • 母体文献: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会议地点:北京
  •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P61;P59
摘要
本研究通过对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湖南橄榄白榴岩进行了年代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白榴石Ar-Ar年代学分析显示,该区橄榄白榴岩形成于中新世(~11Ma)。岩石主要由白榴石、橄榄石、辉石和少量霞石组成,缺少含水矿物。岩石具有低的SiO2(43.33-48.81wr.%),较高的Mg#值(57-65)和K2O/Na2O比值(1.28-1.84),接近原始地幔特征的Nb/Ta比值(15.2-19.4),轻重稀土强烈分异(La/Yb=79-119),具有高的Ba(3996-4883ppm),Sr(2877-3266ppm)和高场强元素(如Nb=46.4-58.2ppm)含量,但同时具有明显Nb,Ta亏损。岩石具有一致的Sr-Nd-Pb同位素组成,εNd(t)=-3.16-3.96,(87Sr/86Sr)i=0.7071-0.7077,206Pb/204Pb=18.57-18.69,208Pb/204Pb=15.57-16.62,208Pb/204Pb=38.43-38.81,但具有略微变化的B同位素组成δ11B(-8.3~-15.6)和较高的B含量(37.2~59.3ppm)。结合可可西里地区大致同期的地壳沉积物熔融形成的强过铝质流纹岩、增厚下地壳熔融形成的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提出可可西里橄榄白榴岩可能由俯冲的大陆沉积物交代形成的富集地幔熔融形成。地幔熔融的触发机制可能与中新世增厚的岩石圈地幔下部发生减薄或拆沉过程有关,岩石圈地幔下部减薄或拆沉后诱发的软流圈上涌导致了残留的岩石圈地幔发生高温熔融形成了可可西里湖南橄榄白榴岩。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