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前期大气低频振荡特征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利用1951~2009 年NCEP/NCAR 逐日再分析资料,采用改进后的Butterworth 带通滤波、主振荡分析(POP)和合成分析研究了近59 年4-8 月全球环流主要季节内振荡(ISO)模态及其与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关系,结果显示,4-8 月全球850hPa 环流存在两个10-20d 主振荡型(SCGT,南半球绕球遥相关型; ESP-SA,东南太平洋-西大西洋季节内振荡型)和两个30-60d 主振荡型(IN-WPO,赤道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地区东传的季节内振荡型; TA-WE,热带大西洋及西欧季内振荡型).这四个POP 型的传播和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双阻型江淮持续性暴雨过程发生在SCGT 虚部正位相、TA-WE 虚部负位相之后的个例分别占总个例的77.8%和66.7%.用合成分析方法讨论了持续性暴雨过程发生与全球环流振荡模态ISO 之间的联系,建立了双阻型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全球大气环流模型:双阻型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大部分发生在SCGT 的位相3 和IN-WPO 的位相7 以后,过程前,全球大气环流10-20d 振荡SCGT 型循环到位相5、位相8 时,200hPa 低频风场上西欧、北太平洋存在显著低频活动,向低纬地区输送低频扰动动能,形成有利于双阻型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发生的背景场;全球大气环流30-60d 振荡IN-WPO 型循环到位相4 时, 850hPa 低频风场上我国南海,华南等地开始存在显著低频风变化,西北太平洋低频气旋系统、北太平洋低频反气旋的形成和发展,同时500hPa 上相应地区有低频高低压中心的形成及发展,这些低频特征有利于双阻型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形成.模型结果很好地反映了双阻型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是否发生的全球环流主要大气低频振荡的差异,对于提高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延伸期预报水平提供依据.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