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鹤壁矿区InSAR开采沉陷的时序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本文以河南省鹤壁市鹤壁一至十矿为实验区,利用2008-2009共十一景ENVISAT ASAR雷达数据,经过对数据的时相、基线距等的参数分析,选择了最优的倡翻寸组合,优化了处理方案,采用二通加外部DEM数据的D-1nSAR技术,获得了研究区八个时间段的差分形变相位图像,通过分析获得了不同时期采矿造成的地面沉降分布及幅度信息。结果表明三矿、六矿形变破坏较为严重,这些矿区在监测全周期都有形变活动,可推定这些矿区采矿活动较为活跃。其余各矿形变区较少,形变活动也缺乏连续性,可视为生产活动不活跃。上述相位变化区的空间位置相对吻合,时间上具有延续性,变化量与变化规模逐步扩大。实验矿区地表大部分受到采矿活动影响,地表活动化较为普遍,崩、滑、流发生危险性高于矿区外部。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