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诉模式的博弈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 Game Analysis of Catch-and-Sue Mode
  • 作者:曹旺
  • 英文作者:CAO Wang;
  • 关键词:捕诉合一 ; 程序正义 ; 博弈分析 ; 诉讼效率
  • 英文关键词:the combination of arrest and prosecution;;procedural justice;;game analysis;;litigation efficiency
  • 中文刊名:HNGD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 机构:湘潭大学法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7-16
  • 出版单位: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年:2019
  • 期:No.79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监察委员会腐败犯罪调查权研究”(17CFX008)
  • 语种:中文;
  • 页:HNGD201903010
  • 页数:9
  • CN:03
  • ISSN:43-1320/C
  • 分类号:73-81
摘要
捕诉合一不仅破坏了传统诉讼阶段划分中检察机关检测侦查工作的效果,违背了程序正义的要求,而且也没有达到赞成者所说的提高诉讼效率的改革目的。捕诉合一提高诉讼效率是源于检察官提前介入侦查而不是批捕权与公诉权的整合,而同一个检察官同时介入侦查与公诉有碍案件侦破效率的提升。通过博弈分析可以发现,捕诉合一的改革使得拥有案件信息的犯罪嫌疑人更容易隐藏信息,使得案件的诉讼效率降低、正义迟到。
        The combination of prosecution and prosecution not only undermines the effect of the work of procuratorial organs in the traditional litigation stage division,but also violates the requirement of procedural justice,and fail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improving litig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arrest and prosecution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litigation because of the early intervention of prosecutors rather tha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right of prosecution and the right of prosecution. Through game analysis,we can clearly recognize that the reform of the combination of arrest and prosecution makes it easier for the criminal suspects with case information to hide their information,which makes the case less efficient and justice late.
引文
[1]龙宗智.检察机关内部机构及功能设置研究[J].法学家,2018(1).
    [2]谢维.检察机关捕诉一体化工作机制的创新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3]郭烁.捕诉调整:“世易时移”的检察机制再选择[J].东方法学,2018(4).
    [4]沈海平.捕诉关系的辩证思考[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8(4).
    [5]龙宗智.检察机关内部机构及功能设置研究[J].法学家,2018(1).
    [6]陈卫东.刑事诉讼法(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7]李季洵.浅析刑事检察部“捕诉合一”新机制[J].法制与经济,2017(12).
    [8]沈海平.捕诉关系的辩证思考[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8(4).
    [9]朱孝清.侦查阶段是否可以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8(1).
    [10]金梦.法律博弈论及其核心构造[J].江海学刊,2015(5).
    [11]道格拉斯G.拜尔.法律的博弈分析[M].严旭阳,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12]陈光中,马康.认罪认罚制度若干重要问题探讨[J].法学,2016(8).
    [13]陈卫东.刑事诉讼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8).
    [14]张小玲.审判中心背景下审前侦诉关系之重塑[J].政法论坛,2016(3).
    [15]朱孝清.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几个问题[J].法治研究,2016(5).
    (1)在立案后到批捕前会存在一段侦查机关收集证据的时间,这段时间内侦查机关收集证据数量的多少可以体现出侦查机关的侦查效率。
    (2)笔者认为此项数据模拟有其现实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规定:“……6.对于坦白情节,综合考虑如实供述罪行的阶段、程度、罪行轻重以及悔罪程度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1)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3)此处不需要双方平等协商,只是给予侦查机关一个适用刑事政策的权力,即认罪认罚协商制度的体现,意味着如果此时犯罪嫌疑人不坦白将导致侦查机关在批捕后专注于侦查并且不再给予从宽处罚建议。此项适用刑事政策的权力是存在的,其存在的基础就在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必然会赋予的协商权力。
    (4)因为高侦破率的侦查机关给不出更为宽松的从宽处罚建议,同时它也不会仿效低侦破率的侦查机关,因为这违背它追求更高刑期的目的。
    (5)重刑犯愿意接受的最低从宽处罚建议为:0.3×10=3(年)。因为存在30%的概率收集不到足够证据,所以期望刑期只有7年;同时如果犯罪嫌疑人进入逮捕程序前沉默,给定奖励在下一阶段的从宽处罚建议幅度比上一阶段少1年。
    (6)侦查机关对处于混同体的犯罪嫌疑人只能依据遇到的概率50%作出底线的从宽处罚建议,因为重刑犯会仿效轻刑犯,使得侦查机关无法识别犯罪嫌疑人的类型。
    (7)参照注释(5),轻刑犯愿意接受的最低的从宽处罚建议为:0.3×6=1.8(年)。
    (8)由于侦查失败收集不到证据的概率(30%)导致预期减少刑期为:0.3×10=3(年)。加上进入逮捕程序不坦白导致的从宽处罚建议幅度是作为一种奖励存在于坦白的情况下,所以预期减少刑期为3年。
    (9)在只有轻刑犯坦白的情况下,侦查机关期望减少刑期为:(0.5×1.8)+(0.5×3)=2.9(年)。
    (10)高侦破率侦查机关预期指控减少刑期为:10-0.9×[0.5×(10+6)]+1=1.8(年)。
    (11)对于犯罪嫌疑人来说,遇见高低侦破率侦查机关的概率为50%,则混同从宽处罚建议时指控失败的概率为:(0.5×0.1)+(0.5×0.3)=0.2。期望从宽刑期为0.2×10=2(年)。由于需要在进入逮捕程序前不坦白则奖励不存在,则期望从宽刑期为2年。
    (12)0.1×[0.5×(10+6)]+1=1.8(年)。
    (13)对于轻刑犯来说,遇见高低侦破率侦查机关的概率为50%,则混同从宽处罚建议时指控失败的概率为:(0.5×0.1)+(0.5×0.3)=0.2。期望从宽处罚刑期为:0.2×6=1.2(年)。
    (14)预期遇见两类犯罪嫌疑人的概率为50%,进入逮捕程序前,轻刑犯会坦白而重刑犯不会坦白,预期给予的从宽处罚刑期为:(0.5×1.2)+0.5×[(0.3×10)+1]=2.6(年)。
    (15)面对两类犯罪嫌疑人在进入逮捕程序前都不坦白时,预期减少刑期为:(0.5×0.3×10)+(0.5×0.3×6)+1=3.4(年)。
    (16)此分离均衡的的预期减少刑期为:(0.5×1.2)+0.5×[(0.1×10)+1]=1.6(年)。
    (17)公诉机关预期指控刑期为:0.5×5.5+0.5×(10+0.5)=8(年)。
    (18)如果只有重刑犯在进入逮捕程序前不坦白,必须承受失去0.5年的奖励,同时只有20%的几率在进入逮捕程序前不坦白而预期侦查机关找不到足够指控证据。如果逃脱则为(0.2×10)-0.2×0.5=1.9(年)。
    (19)当面临重刑犯与轻刑犯的混同体时,低侦破率的侦查机关预期减少刑期,进入逮捕程序不坦白带来的更高司法资源消耗0.5年,以及预期指控刑期8年,再用侦查机关的失败概率进行调整为:0.5+(0.3×8)=2.9(年)。
    (20)参照注释(15)。
    (21)轻刑犯将在提起公诉前就5.5年的期望指控刑期达成坦白的合作,可以发现高侦破率侦查机关预期减少刑期为:0.1×8+0.5=1.3(年)。
    (22)轻刑犯将在进入逮捕程序前不坦白而在提起公诉前坦白,从而预期获得0.2×5.5=1.1(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