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论《孟子》中的量范畴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黄红霞
  • 关键词:量范畴 ; 《孟子》 ; 综论
  • 中文刊名:NXDX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ingxia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机构:长江大学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8-11-30
  • 出版单位: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年:2018
  • 期:v.40;No.209
  • 语种:中文;
  • 页:NXDX201806004
  • 页数:5
  • CN:06
  • ISSN:64-1005/C
  • 分类号:16-20
摘要
汉语量范畴研究中,语言学前辈从语义、语法、语用三角度切入,为现代汉语量范畴研究建立了丰富及完善的体系;古代汉语量范畴研究则多从断代、专书专题研究入手,相对薄弱;《孟子》语言学方面的专题研究目前在词类及句法方面成果丰硕,但针对《孟子》的量范畴研究目前在学术史上还是一片空白,仍有扩展空间。
        
引文
[1]李宇明.汉语量范畴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0.
    [2]芜崧,刘盼.李清照词作中的量范畴[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11):38-45.
    [3]赵国军.汉语量范畴研究综述[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6):114-119.
    [4]沈家煊.“有界”与“无界”[J].中国语文,1995(5):367-380.
    [5]石毓智.肯定和否定的对称和不对称[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2:31-35.
    [6]张国宪.形容词的记量[J].世界汉语教学,1996(4):33-42.
    [7]陈小荷.主观量问题初探——兼谈副词“就”、“才”、“都”[J].世界汉语教学,1994(4):18-24.
    [8]赵国军.量的概念与汉语量范畴系统[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5(3):137-144.
    [9]陈振宇.现代汉语量范畴语义模型初探[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6.
    [10]范晓.三个平面的语法观[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6:18.
    [11]石毓智.语法的形式和理据[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8.
    [12]马建忠.马氏文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38-142.
    [13]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M].北京:商务印刷馆,1998:138-141.
    [14]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46-149.
    [15]王力.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131-132.
    [16]高名凯.汉语语法论[M].北京:商务印刷馆,1948:263-273.
    [17]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50.
    [18]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刷馆,1979:302-305.
    [19]赵军.现代汉语程度量及其表达形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20]李宇明.程度与否定[J].世界汉语教学,1999(1):28-35.
    [21]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3-6.
    [22]黄芳.先秦汉语量范畴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
    [23]李善熙.汉语“主观量”的表达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24]王光全.东北方言的几个语法问题[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1(2):27-30.
    [25]代丽丽.汉语主观量构式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6.
    [26]赵丽娟.黑龙江方言附加式形容词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4.
    [27]杨娟.现代汉语模糊量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
    [28]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
    [29]黄健秦.汉语空间表达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30]万妮.汉语成语的量范畴研究[D].荆州:长江大学,2013.
    [31]刘盼.汉语成语中的空间量研究[D].荆州:长江大学,2017.
    [32]黄芳.先秦汉语量范畴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16:20-23.
    [33]宋永泽.“子”在《孟子》中的用法[J].山西大学学报,1997(2):62-68.
    [34]周远富.《孟子章句》中的介词“於/于”[J].古汉语研究,2001(3):32.
    [35]崔璨.《孟子》中“以”字用法浅析[J].现代语文,2011(10):22-25.
    [36]朱良红.《孟子》中疑问代词“何”“谁”“孰”[J].现代语文,2017(11):55-56.
    [37]周文德.《孟子》单音节实词同义词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2.
    [38]周文德.《孟子》同义词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2:48-358.
    [39]崔立斌.《孟子》词类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13-290.
    [40]林归思.《孟子》被动句研究[J].古汉语研究,1991(4):57-62.
    [41]张觉.《孟子》句式变换释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24-179.
    [42]张觉.《孟子》存在句式变换研究[J].古汉语研究,2002(4):54-58.
    [43]马方英.《孟子》名词性谓语句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