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子的挖掘与呈现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刘丽春
  • 关键词:古代汉语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挖掘与呈现
  • 中文刊名:WJZZ
  • 机构:唐山学院文法系;
  • 出版日期:2019-03-15
  • 出版单位:文教资料
  • 年:2019
  • 期:No.818
  • 基金:唐山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古代汉语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策略研究》(180357)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WJZZ201908012
  • 页数:3
  • CN:08
  • ISSN:32-1032/C
  • 分类号:33-34+158
摘要
教书育人的职责,要求教师在古代汉语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子。在古代汉语教学中,首先要挖掘蕴含在文字、训诂、音韵常识和文选案例中的价值观因子,然后用春风化雨的策略将核心价值观呈现给学生,内化为价值判断和社会实践的指路明灯。
        
引文
[1]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3.
    [2]王建莉.古代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关照方法论[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S1):93-95.
    [3]薄守生,赖慧玲.古代汉语教学的困惑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7(07):65-66.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2004.
    (2)《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3)《公羊传·庄公十九年》:“媵者何?诸侯娶一国而二国往媵之,以侄娣从;侄者何?兄之子也;娣者何?弟也。诸侯一聘九女。”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