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槁”之美与中国电影诗性表达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Beauty of "Dryness" and the Poetic Expressions of Chinese Film
  • 作者:张文琪
  • 英文作者:ZHANG Wenqi;
  • 关键词:枯树 ; 废墟 ; 古典美学 ; 中国电影诗性
  • 中文刊名:BDYX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Film Academy
  • 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2-25
  • 出版单位: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 年:2019
  • 期:No.146
  • 语种:中文;
  • 页:BDYX201902003
  • 页数:8
  • CN:02
  • ISSN:11-1677/J
  • 分类号:16-23
摘要
老庄哲学奉"拙"为最高智慧,中国传统艺术视"枯槁""荒寒"为至高追求。古代诗画中,以枯树为代表的"枯槁"形象备受青睐,形成"未许木叶胜枯槎"的美学认知。"枯槁"之美亦时常显影于中国电影,营造出冷寂苍古的东方意境。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的四个代表性电影文本进行细读,分析战争遗迹、老木枯槎、拆迁废墟、寒山荒丘等枯槁形象在中国电影中的呈现方式,目的不在于揭示某种目的论式的线性发展脉络,而在于厘清枯槁形象在中国"荒寒"意境和西方"废墟"想象的双向维度上所生发出的诗性影像表达,及其背后的古典美学立场与社会批判价值。
        
引文
[1](美)巫鸿.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M].肖铁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17.
    [2](清)孔尚任.桃花扇[M].北京:中华书局,2016:429.
    [3]黄继刚.“风景”背后的景观--风景叙事及其文化生产[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
    [4](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M].罗仲鼎、蔡乃中、吴宗海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61.
    [5](民国)庞元济.虚斋名画录虚斋名画续录(下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1284.
    [6]朱良志.论中国画的荒寒境界[J].文艺研究,1997(7).
    [7](民国)庞元济.虚斋名画录虚斋名画续录(中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884.
    [8](清)笪重光.画筌[M].关和璋译解.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2.
    [9](清)笪重光.画筌[M].关和璋译解.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2.
    [10](美)巫鸿.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M].肖铁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9.
    [11]摄影师荣荣在20世纪90年代的摄影作品中,拍摄了大量北京拆迁房屋的照片,其中许多作品关注拆迁废墟中残留的美女画和明星海报,形成从“废墟”向“废墟图像”的过渡,主题是废墟主体的缺席或消失。
    [12]王斐.山海经译注[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69.
    [13](美)巫鸿.全球景观中的中国古代艺术[M].北京:三联书店,2017:223.
    [14](俄)C.M.爱森斯坦.并非冷漠的大自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350.
    [15]贾磊磊.中国电影学派:一种基于国家电影品牌建构的战略设想[J].当代电影,2018(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