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行政法的主题变奏与体系建构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Theme Variation and System Construction of China's Administrative Law in the New Era
  • 作者:卢护锋
  • 英文作者:LU Hu-feng;
  • 关键词:新时代行政法 ; 制约功能 ; 激励功能 ; 法治政府
  • 英文关键词:administrative law in the new era;;restricting function;;incentive function;;law-based government
  • 中文刊名:JLDB
  • 英文刊名:Jilin University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出版日期:2018-07-05
  • 出版单位: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年:2018
  • 期:v.58;No.268
  • 基金:广州大学优秀青年博士资助项目(2017YB001)
  • 语种:中文;
  • 页:JLDB201804016
  • 页数:13
  • CN:04
  • ISSN:22-1063/C
  • 分类号:152-163+209
摘要
从社会背景中表述和阐明行政法问题不仅是一种理论立场,更是一种科学方法。新时代的到来表明,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解决改革过程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命题。新的国家职能观对行政法的调整范围、规范重点和实践目标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因而导致了新时代行政法的主题变奏,即规范和制约行政权以保护行政相对人仍然是行政法的主题,但行政法提供更多的激励性机制以增进社会福祉在新时代具有同等意义。行政法主题的变化需要行政组织、行政过程、行政手段、行政救济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做出调整,以适应变化了的行政任务的要求。
        It is not only a theoretical position but also a scientific method to express and clarify the issue of administrative law from the aspect of social background. The arrival of the new era indicates that it is an important issue of national construction to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 of the country,and to solve the unbalanced and inadequate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reform. The new concept of national functions has a major impact on the adjustment scope,focus of normalization,and practice goals of administrative law. As a result,the theme of administrative law in the new era has been changed. Regulating and restricting administrative power to protect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administrative counterparts is still an important subject,but administrative law providing more incentive mechanisms to promote social welfare is of equal significance in the new era. Changes in the subject of administrative law require adjustments in the legal norms of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s,administrative processes,administrative measures,and administrative relief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hanging administrative tasks.
引文
[1]卡罗尔·哈洛、理查德·罗林斯:《法律与行政》上,杨伟东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2]铃木义男:《行政法学方法论之变迁》,陈汝德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
    [3]陈国全、王勤:《市场经济现代转型中的法治与政府责任》,《公共管理学报》,2007年2期。
    [4]曹康泰主编:《政府法制建设三十年的回顾与展望》,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
    [5]季卫东:《社会变革中的法律模式》,诺内特、塞尔兹尼克:《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迈向回应型法》,张志铭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
    [6]马丁·洛克林:《公法与政治理论》,郑戈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
    [7]张文显:《法治中国建设的历史性跨越和突破》,《光明日报》(理论版),2017年10月24日。
    [8]姜明安:《行政的“疆域”与行政法的功能》,《求是学刊》,2002年2期。
    [9]威廉·韦德:《行政法》,徐炳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
    [10]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总论》,高家伟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
    [11]沃尔夫、巴霍夫、施托贝尔:《行政法》第1卷,高家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
    [12]赵宏:《法律关系取代行政行为的可能与困境》,《法学家》,2015年3期。
    [13]江利红:《行政过程论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4/content_70309.htm?gs_ws=tsina_636451536152493584,2018年3月22日。
    [15]吴庚:《行政法之理论与实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16]奥托·迈耶:《行政法》,刘飞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
    [1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18]迈克尔·塔格特编:《行政法的范围》,金自宁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19]柳砚涛:《论积极行政法的构建》,《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3期。
    [20]秦前红:《我国监察体系的宪制思考:从“三驾马车”到国家监察》,《中国法律评论》,2017年1期。
    [21]大桥洋一:《行政法学的结构性变革》,吕艳滨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22]朱迪·弗里曼:《合作治理与新行政法》,毕洪海、陈标冲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
    [23]范扬:《行政法总论》,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
    [24]金国坤:《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视域下的行政组织立法》,《行政法学研究》,2014年4期。
    [25]施密特·阿斯曼:《秩序理念下的行政法体系建构》,林明锵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26]刘飞:《德国〈联邦行政程序法〉的“法律性”效力分析》,《行政法论丛》第11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
    [27]谭宗泽、杨靖文:《面向行政的行政法及其展开》,《南京社会科学》,2017年1期。
    [28]詹姆斯·W·费斯勒、唐纳德·F·凯特尔:《行政过程的政治---公共行政学新论》,陈振明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29]卢护锋:《行政决策法治化的理论反思与制度构建》,《政法论丛》,2016年1期。
    [30]于安:《我国行政法体系改革的基本问题》,《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2年4期。
    [31]让-贝尔纳·欧比:《比较法视野下的法国行政法》,陈天昊译,《行政法论丛》第15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年。
    [32]莫于川:《行政诉讼法修改及其遗留争议难题》,《行政法学研究》,2017年2期。
    (1)具体论述参见王敬波:《行政法关键词三十年之流变》,《法学研究》,2008年6期。
    (2)参见韩振峰:《新知新觉:全面把握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日报》,2018年3月30日第7版;岳凤兰:《把握美好生活的三个维度》,http://theory.gmw.cn/2018-03/27/content_28127015.htm,2018年3月28日。
    (1)具体参见邹奕:《检视开发区管理机构的法律性质》,《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4期。
    (1)具体参见马怀德主编:《行政诉讼原理》,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第3-4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