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跨阈限、跨媒体、跨域界:融媒体时代电影业的新模态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Cross Liminalities, Media and Borders: News Mode of Film Industry in the Time of Media Convergence
  • 作者:刘丹凌
  • 英文作者:Liu Danling;
  • 关键词:融媒体 ; 跨阈限 ; 跨媒体 ; 跨阈界 ; 融电影
  • 英文关键词:media convergence;;cross-liminalities;;cross-media;;cross-borders;;convergence film
  • 中文刊名:DYYS
  • 英文刊名:Film Art
  • 机构: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05
  • 出版单位:电影艺术
  • 年:2019
  • 期:No.384
  • 基金:作者主持的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传播革命语境下的媒介焦虑研究”(批准号:2017YBCB05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大培育项目《新时代国家形象的话语实践逻辑与修辞策略研究》(批准号:SWU1809015)之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DYYS201901016
  • 页数:6
  • CN:01
  • ISSN:11-1528/J
  • 分类号:96-101
摘要
"融合"不仅是以数字化为核心特征的新媒介技术发展逻辑,也指征了基于该技术架构的内容生产、产业调整,以及文化和社会变迁态势。这种融合趋向及其后果亦在一定程度上重构了电影生产、电影传播与电影消费的基本文化逻辑,形成了跨阈限、跨媒体、跨域界的"融电影"新模态。
        "Convergence" not only means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new media technology with digitalization as its core feature, but also indicates the content production, industry adjustment, as well as cultural and social change based on the technological framework. This trend of convergence and its consequences have also reconstructed the basic cultural logics of film production, film communication and film consumption, and formed a new mode of "convergence films" across liminalities, media and borders.
引文
1 Ithiel de Sola Pool.Technologies of Freedom.Cambridge and London: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3,p.23.
    2[美]亨利·詹金斯.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杜永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409.
    3 Lev Manovich.The Language of New Media.Cambridge and London:The MIT Press.2001.p.27.
    4[英]尼古拉斯·盖恩,戴维·比尔.新媒介:关键概念.刘君等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7.
    5[美]凯瑟琳·海勒,刘宇清译.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序言4.
    6作者注:莱昂·巴蒂斯塔·阿尔贝蒂是15世纪早期的艺术理论家,制定了用透视图法建构图形的方法而闻名遐迩。参见:[英]马丁·李斯特,乔恩·多维,赛斯·吉丁斯,伊恩·格兰特,基兰·凯利.新媒体批判导论(第二版).吴炜华等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137.
    7作者注:照相写实主义更多是基于其他媒介的外形建构,而不是直接从真实世界获取图像。有时是利用电脑特效搭建了真实世界的背景。参[英][英]马丁·李斯特,乔恩·多维,赛斯·吉丁斯,伊恩·格兰特,基兰·凯利著.新媒体批判导论(第二版).吴炜华等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160-161.
    8参见:[英]马丁·李斯特、乔恩·多维、赛斯·吉丁斯、伊恩·格兰特、基兰·凯利,吴炜华等译.新媒体批判导论(第二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161.
    9 Heon Jeong.The Cinematic Aesthetics of Digital Virtualism.Sydney:The University of Sydney,2014,p.34.
    10[新西兰]列昂·格瑞威奇.互动电影:数字吸引力时代的影像术和“游戏效应”孙绍谊译.电影艺术,2011,(4),86.
    11周雯,朱小枫,范笑竹.捉妖记2:CG与现实融合的突破与升级.电影艺术,2018.(2),143.
    12,13,17[英]马丁·李斯特,乔恩·多维,赛斯·吉丁斯,伊恩·格兰特,基兰·凯利.新媒体批判导论(第二版).吴炜华等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135,157,157.
    14[英]马丁·李斯特、乔恩·多维、赛斯·吉丁斯、伊恩·格兰特、基兰·凯利,吴炜华等译.新媒体批判导论(第二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136.
    15宫春洁.从窥视走向浸入--数字技术对电影观众审美经验的改变.文艺争鸣,2017,(10):194.
    16[美]安德烈·巴赞,杜永明译.电影是什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0-12.
    18[美]亨利·詹金斯.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杜永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40.
    19,20李显杰.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7,14.
    21杨成.媒介融合语境下IP电影内容生产的跨媒体叙事模式.当代电影,2018,(6):62.
    22,25,26[美]亨利·詹金斯.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杜永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49,157,51.
    23唐昊、李亦中.媒介IP催生跨媒介叙事文本初探.民族艺术研究,2015,(12):129.
    24[澳]约翰·哈特利.数字时代的文化.李士林等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107.
    27,28[英]马丁·李斯特,乔恩·多维,赛斯·吉丁斯,伊恩·格兰特,基兰·凯利著.新媒体批判导论(第二版).吴炜华等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10,10.
    29转引自李显杰.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7.
    30,32[美]亨利·詹金斯.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杜永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49,6.
    31,33[丹麦]克劳斯·布鲁恩·延森.媒介融合:网络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三重维度.刘君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54-55,52.
    34[美]亨利·詹金斯.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杜永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266.
    35,38[澳]约翰·哈特利.数字时代的文化.李士林等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42,107.
    36,37参见:[英]马丁·李斯特、乔恩·多维、赛斯·吉丁斯、伊恩·格兰特、基兰·凯利,吴炜华等译.新媒体批判导论(第二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159.
    39[法]吉尔·德勒兹.电影2:时间-影像.谢强等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42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