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村落的保护与传承——多维多国的视角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n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Historical Villages——From Multidimensional and Multinational Perspectives
  • 作者:彭鹏 ; 高力强 ; 宋恒玲
  • 英文作者:Peng Peng;Gao Liqiang;Song Hengling;
  • 关键词:历史村落 ; 保护传承 ; 立法 ; 旅游开发 ; 公众参与
  • 英文关键词:historical villages;;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legislation;;tourism development;;public participation
  • 中文刊名:JZYW
  • 英文刊名:Architecture & Culture
  • 机构:石家庄铁道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4-15
  • 出版单位:建筑与文化
  • 年:2019
  • 期:No.181
  •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天人合一:徽民居鱼塘空间环境的交互设计研究”(项目批准号:17YJA760015);;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句法视域下的华北历史村落空间形态研究”(项目批准号:201701831);;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2017年度项目“华北历史村落空间形态特征研究”(项目批准号:HB17YS046);;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石家庄铁道大学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支持
  • 语种:中文;
  • 页:JZYW201904045
  • 页数:3
  • CN:04
  • ISSN:11-5058/Z
  • 分类号:141-143
摘要
历史村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历史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是一项有意义、有难度的长期工作。现通过比较多个国家关于历史村落保护问题的解决方式方法,从立法、旅游开发、产业结构、公众参与、多主体共谋等多个方面管窥异同,吸取经验,希望能对历史村落保护与传承工作谏言献策。
        Historical villages are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istorical villages are meaningful and difficult long-term work. By comparing the means of protecting historical villages in many countri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from aspects of legislation, tourism development, industrial structure,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multi-agent cooperation. It aims to learn from experience and offer advice on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historical villages.
引文
[1]李亚娟、陈田、王婧、汪德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地理研究》,2013年第8期.
    [2]“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组:《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研究—基于中西部五省的实证调查》,《社会主义研究》,2013年第4期.
    [3]郐艳丽:《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制度的反思与创新》,《现代城市研究》,2016年第1期.
    [4]邵甬、阿兰·马利诺斯:《法国“建筑、城市和景观遗产保护区”的特征与保护方法——兼论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的借鉴》,《国家城市规划》,2011年第5期.
    [5]李建军:《英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核心理念及其实现机制》,《中国农史》,2017年第3期.
    [6]张勃.传统村落与乡愁的缓释——关于当前保护传统村落正当性和方法的思考[J].民间文化论坛.2015(2):15-24.
    [7]王祯、杨贵庆:《培育乡村内生发展动力的实践及经验启示——以德国巴登-符腾堡Achkarren村为例》,《城市研究》,2017年第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