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玉裁古谐声偏旁分部互用说的文字学观察——兼论汉字中的“假形声字”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 Surve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ilology on the Duan Yu-cai's Opinion of “The Ancient Rhyme is Congruent When Some Ancient Chinese Characters Have the Same Homophonic Character Component,Even though These Ancient Chinese Characters Belong to the Differe
  • 作者:李守奎 ; 王永昌
  • 英文作者:LI Shou-kui;WANG Yong-chang;
  • 关键词:段玉裁 ; 上古音 ; 形声字 ; 音近合韵 ; 古文字学
  • 英文关键词:Duan Yu-cai;;the archaic Chinese phonology;;the Picto-phonetic Characters;;the similar ancient sound with the congruent ancient rhyme;;the ancient philology
  • 中文刊名:JLDB
  • 英文刊名:Jilin University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机构:吉林大学文学院;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8-01-05
  • 出版单位: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年:2018
  • 期:v.58;No.265
  • 基金:清华大学“自主科研WO5-优先引导专项”项目(2015THZWYX07)
  • 语种:中文;
  • 页:JLDB201801018
  • 页数:13
  • CN:01
  • ISSN:22-1063/C
  • 分类号:175-185+209-210
摘要
形声字是上古音研究的重要材料之一。段玉裁提出"同谐声者必同部"的著名论断,但有些形声字的表音偏旁与其古音不合,古音学家从不同角度解释。其中音近合韵说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段氏在《六书音均表》中有专论,成为音近通转说的重要证据。从古文字学的角度观察,段氏论作中的例证大部分是假形声字,另有一部分来源复杂、变化曲折的形声字,因此古音之间的关系需要谨慎对待。把古文字与上古音结合起来,不仅是材料问题,也是一个理论方法问题。学科的细化也造成了学科的分裂。这个时代需要像段玉裁一样精通文字和音韵的"大师",利用新材料,彼此互证,使得古音学与古文字学研究达到一个新高度。
        The Picto-phonetic Character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aterials in the study of the archaic Chinese phonology. Duan Yu-cai made a famous point of "the same homophonic character component,the same rhyme categories",but the phonetic character components of some Picto-phonetic Characters are not conform to the ancient sound. Some archaic Chinese phonologists explained this phenomenon from the different views,"the similar ancient sound with the congruent ancient rhym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olutions to those problems,Duan Yu-cai had a special discussion in the Liushu Yinyun Biao about the opinion of "the similar ancient sound with the congruent ancient rhyme",which is the significant evidence of transformation of the similar ancient sound. From the viewof ancient Chinese characters,most ofDuan Yu-cai's examples are the false Picto-phonetic Characters,furthermore,some Picto-phonetic Characters in Duan Yu-cai's examples have complex sources and complicated changes. So we should treat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ancient sound with cauti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ancient Chinese characters and the archaic Chinese phonology is not only a problem of materials,but also a problem of theoretical method. The specialized disciplines lead to the abruption of disciplines. The present age needs a great master like Duan Yu-cai,who had a good command of the ancient Chinese characters and the archaic Chinese phonology. The great master can make the ancient Chinese characters and the archaic Chinese phonology be proved each other by the newmaterials,then make a newheight of the ancient phonology and the ancient philology.
引文
[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2]陈复华、何九盈:《古韵通晓》,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3]饶宗颐、曾宪通:《楚帛书》,香港: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85年。
    [4]刘钊、洪飏、张新俊:《新甲骨文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
    [5]季旭昇:《说牡牝》,《古文字研究》第24辑,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
    [6]白于蓝:《〈郭店楚墓竹简〉释文正误一例》,《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2期。
    [7]郭忠恕、夏竦:《汗简·古文四声韵》,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
    [8]赵彤:《利用古文字资料考订几个上古音问题》,《语言研究的务实与创新---庆祝胡明扬教授八十华诞学术论文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
    [9]杨建忠:《“侮”字归部辨正》,《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2期。
    [10]周波:《“侮”字归部及其相关问题考论》,《古籍研究》(2008卷·下),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
    [11]赵平安:《关于夃的形义来源》,赵平安:《新出简帛与古文字古文献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
    [12]李守奎:《楚文字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13]刘钊:《古文字构形学》(修订本),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年。
    [14]季旭昇:《说文新证》,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
    [15]董莲池:《新金文编》,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年。
    [16]裘锡圭:《释“求”》,裘锡圭:《裘锡圭学术文集·甲骨文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
    [17]裘锡圭:《文字学概要》(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
    [18]史存直:《古韵“之”“幽”两部之间的交涉》,《音韵学研究》第1辑,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19]徐正考:《“求”“裘”古韵考---附论〈诗〉韵二字异部之成因》,《吉林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建所十五周年纪念文集》,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
    [20]麦耘:《音韵学概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
    [21]孙诒让:《周礼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22]李守奎:《释“仍”》,《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系列活动---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兰州:甘肃简牍博物馆、西北师范大学,2016年8月17日-18日。
    [23]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24]黄德宽主编:《古文字谱系证》,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
    [25]王蕴智:《说“枼”》,《吉林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建所十五周年纪念文集》,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
    [26]李学勤:《释郭店简祭公之顾命》,《文物》,1998年7期。
    [27]刘国胜:《信阳长台关楚简〈遣策〉编联二题》,《江汉考古》,2001年3期。
    [28]李学勤:《释“釮”为四分之一》,李学勤:《三代文明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
    [29]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合集(二)》,北京:文物出版社,2013年。
    [30]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道家文化研究》第17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
    [31]陈伟:《郭店简书〈尊德义〉校释》,《中国哲学史》,2001年3期。
    [32]汉语大字典字形组编:《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85年。
    [33]裘锡圭:《释郭店〈缁衣〉“出言有丨,黎民所”---兼说“丨”为“针”之初文》,裘锡圭:《裘锡圭学术文集·简牍帛书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
    [34]王辉主编:《秦文字编》,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
    [35]王力:《同源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36]沈培:《释甲金文中的“迓”---兼论上古音鱼月通转的证据问题》(初稿),《“上古音与古文字研究的整合”国际研讨会论文集》,香港:澳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香港浸会大学饶宗颐国学院,2017年7月15日-17日。
    [37]黄盛璋:《“”为“截”之初文形、音、义证》,《于省吾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
    [38]刘洪涛:《甲骨金文“截”字释---兼释〈诗经〉中的“截”字》,《出土文献》第9辑,北京:中西书局,2016年。
    [39]颜世铉:《说“截”字的构形及其用法》,《战国文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复旦大学,2015年12月12日-13日。
    [40]管燮初:《说》,《中国语文》,1978年3期。
    [41]李学勤:《再谈甲骨金文中的“”字》,李学勤:《三代文明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
    [42]吴振武:《“”字的形音义》,《纪念殷墟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43]陈剑:《甲骨金文“”字释》,陈剑:《甲骨金文考释论集》,北京:线装书局,2007年。
    [44]宋镇豪:《甲骨文“出日”、“入日”考》,《出土文献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
    [45]洪飏:《说“截”字》,《中国文字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7年8月19日-20日。
    (1)对于“农”“思”“奔”等字的讨论,参看李守奎:《古音研究中应当注意的几个文字问题》,《“上古音与古文字研究的整合”国际研讨会论文集》,香港:澳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香港浸会大学饶宗颐国学院,2017年7月15日-17日。
    (1)汉帛书、朝阳少君钟中的“朝”字字形取自汉语大字典字形组编:《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第453页,四川辞书出版社1985年版。
    (1)湖北省博物馆编:《曾侯乙墓》(上)第292-294页,《曾侯乙墓》(下)彩版一二,图版九六、九七,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
    (1)“■”字的来源不明,但可以确定和“参”无涉。
    (2)李孝定的意见转引自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第3册第2781页,中华书局1996年版。
    (1)甲骨文中有字作■(合32705)、■(合35255)等形,学者将其释为“■”,证据并不充分。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