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村关系:中国村落社会异质性认识的新视角——基于“深度中国农村调查”材料的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Home-village Relationship: the New Perspective on the Social Heterogeneity of Chinese Villages——Understaning based on Material from the “in-depth fieldwork in China”
  • 作者:李华胤
  • 英文作者:Li Huayin;
  • 关键词:家村关系 ; 村落社会 ; 异质性认识 ; 血缘关系 ; 地缘关系 ; 利益关系
  • 中文刊名:GXZD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 机构: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
  • 出版日期:2019-01-10
  • 出版单位: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41;No.202
  •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乡规民约与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对接机制研究”(16YJC810011);; 清华大学“三农研究”博士论文奖学金项目“家村关系视角下的乡村治理研究”(项目编号:201706)
  • 语种:中文;
  • 页:GXZD201901017
  • 页数:8
  • CN:01
  • ISSN:45-1070/C
  • 分类号:132-139
摘要
村落社会由无数个家户单元组成。家户独立自主,但不可能完全自给自足,家户存在天然缺陷。在国家治理能力较弱的传统时期,家户的不足性要依赖村落社会来弥补,由此形成了家户对村落的依赖性。为了弥补家户的"非完全自给自足性",家户与村落之间发生了联系,形成"家村关系"。在中国,汉民族居住区幅员辽阔,村落社会的南北区域差异性较大,带来"家村关系"的差异性。通过"深度中国调查"材料发现,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利益关系是"家村关系"的基本内涵。它们在不同地域的村落,其表现强度有所差异。因而在"关系强度"维度下,有三种类型的"家村关系",一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团聚型"家村关系",二是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联合型"家村关系",三是以利益关系为基础的结合型"家村关系"。在"家村关系"视角下,中国的村落社会不是均质性社会,具有较高的异质性,不同的村落社会,具有不同的"家村关系"类型。
        
引文
[1]费孝通.江村经济[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21.
    [2]徐勇.中国家户制传统与农村发展道路--以俄国、印度的村社制传统为参照[J].中国社会科学,2013(8).
    [3]毛泽东.组织起来[M]//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31.
    [4]徐勇.“分”与“合”:质性研究视角下农村区域性村庄分[J].山东社会科学,2016(7).
    [5][美]费正清.美国与中国[M].张理京,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25.
    [6]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5.
    [7][德]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09~110.
    [8][美]巴林顿·摩尔.专制与民主的社会起源--现代世界形成过程中的地主和农民[M].王茁,顾洁,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213.
    [9][日]横川次郎.关于支那农村共同体及其遗制[J].经济评论,1935(2).
    [10][日]平野义太郎.北支の村落社会[R].支那惯行调查报告,1944.
    [11][日]清水盛光.支那社会之研究[M].东京:岩波书店,1939.
    [12]费孝通.生育制度[M].北京:三联书店,2014:260.
    [13]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4.
    [14]王晓毅.血缘与地缘[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35.
    [15]徐勇.历史延续性视角下的中国道路[J].中国社会科学,2016(7).
    [16]徐勇.“分”与“合”:质性研究视角下农村区域性村庄分类[J].山东社会科学,2016(7).
    [17]贺雪峰,等.南北中国:中国农村区域差异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6.
    (1)徐勇教授引入“区域”单位概念,对中国的村落进行“类”的划分,并以“分”“合”两个维度将汉族聚居区的农村分为华南区域、长江区域、黄河区域。另外,贺雪峰教授也把汉族聚居区的农村分为三类:以华南为代表的宗族性村庄、以华北为代表的小亲族村庄、以长江流域为典型的分散型村庄。
    (1)来自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政法学院讲师侣传振的调查。
    (2)来自中国农村研究院15级博士生孙云龙的调查。
    (3)来自中国农村研究院15级博士生魏晨的调查。
    (4)来自中国农村研究院15级博士生刘迎君的调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