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关系的裂变看生态问题的生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n Generation of Ecological Problems from the Fission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Man and Nature
  • 作者:范敏 ; 何萍
  • 英文作者:FAN Min;HE Ping;
  • 关键词:人与自然的关系 ; 生态问题 ; 自然异化 ; 自然有机体 ; 资本积累
  • 英文关键词: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ecological problems;;natural alienation;;natural organism;;capital accumulation
  • 中文刊名:QSXK
  • 英文刊名:Seeking Truth
  • 机构: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
  • 出版日期:2019-01-15
  • 出版单位:求是学刊
  • 年:2019
  • 期:v.46;No.248
  • 基金:“中国共产党绿色发展理念的演进与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17CKS021)
  • 语种:中文;
  • 页:QSXK201901006
  • 页数:8
  • CN:01
  • ISSN:23-1070/C
  • 分类号:51-58
摘要
生态问题不是天然就具有的,而是人与自然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里的一定阶段包含着三层含义:认识论层面上的生态意识的生成,即人对自然有机体代谢机制断裂的认识;在生产的物质基础层面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即资本积累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裂变;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呈现出来的消费主义观念,即资产阶级的启蒙理性和消费社会的价值观念扭曲了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Ecological problems are not natural, but the product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o a certain stage. There are three meanings in a certain stage. First, it means the generation of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on the level of epistemology, that is,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he fracture of the metabolism mechanism of natural organisms. Second, it means the negative consequence of capitalist mode of production on the material basis of production, that is, capital accumulation leading to the fi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ird, it means the consumerist concept on the level of ideology, that is,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bourgeoisie and the value concept of the consumer society distort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引文
(1)关于“生态”一词提出的年代和提出者有多种说法,通常所见的有1866年、1868年、1885年和1886年这几种说法,经过考证一般认为是1866年由海克尔提出的。
    (2)Thomas G.Balgooyen,“Toward a More Operational Definition of Ecology”,in Ecology,1973,Vol.54,No.6,p.1199.
    (1)《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2卷,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1年,第170页。
    (1)关于这个问题的详细论述,请见何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困境与出路》,《国外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75页。
    (3)参见伊·普里戈金、伊·斯唐热:《从混沌到有序:人与自然的新对话》,曾庆宏、沈小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第38页。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75-76页。
    (1)克莱夫·庞廷:《绿色世界史:环境与伟大文明的衰落》,王毅、张学广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年,第页。
    (2)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慎之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494页。
    (1)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年,第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86页。
    (1)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74-275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