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先秦哲学的人格美理论及其现代意义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刘敏
  • 关键词:人格美 ; 功利天下 ; 行为本 ; 思诚 ; 仁与智
  • 中文刊名:ZHWL
  • 英文刊名:Forum on Chinese Culture
  • 机构: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8-01-30
  • 出版单位:中华文化论坛
  • 年:2018
  • 期:No.141
  •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课题“媒介融合视野下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美育研究”(项目编号:15DJ710057)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ZHWL201801009
  • 页数:8
  • CN:01
  • ISSN:51-1504/G0
  • 分类号:53-60
摘要
先秦哲学有丰富的人格美理论,对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人的行动能力、人格修养方式、人与人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墨家主张"义"与"利"的统一,用以"利"求"义"的行为来追求伟大的人格一,这种以功利天下为己任的政治观人生观是另一种身家国的同构;墨家重视人的行动能力,推崇道器相兼的君子,以具体的作为有益的物质贡献体现崇高的人格;儒家以"思诚"来修炼人格,"诚"是对天体运行变化、自然现象交替出没规律的概括,诚信体现着自然与人事的相契圆融;儒家的仁爱以智为基础,仁且智的结构决定了仁爱的合规律性。先秦哲学人格美理论的科学理性精神,对建构新历史时期的人格美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
        
引文
[1][48]席泽宗.中国科学思想史[M].科学出版社,2009.223,106.
    [2]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光明日报,2013-12-14.
    [3][4][6][7][8][10][11][12][13][14][15][16][17][18][19][20][22][23][27]吴毓江撰,孙启治点校.墨子校注[M].中华书局,1993.318,67-68,469,158,473,438,424,658,739,10,611,98,656-657,686,685-686,471,479,469,469.
    [5]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47.
    [9]方豪.序[A].李绍崑.墨子研究[C].台湾商务印书馆,1971.2.
    [14][28]詹剑锋著.墨子的哲学与科学[M].人民出版社,1981.153,38-39,
    [21]袁运开,周瀚光.中国科学思想史[M].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31,231.
    [24]梁启超.墨经校释[M].中华书局,1941.43.
    [25][2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0.106,57.
    [29]沈有鼎.墨经的逻辑[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11.
    [30][35][36][39][40][50][51][52]朱熹.四书集注[C].中华书局,1983.99,34,33-34,32,34,37,167,29.
    [31][32][38][42][44][45]孟子注疏[A].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C].中华书局,1960.2775,2764,2764,2721,2721,2686,2686.
    [33]李申.中国古代哲学与自然科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117.
    [34][41][46][47]王先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荀子集解[M].中华书局,1988.46,46,393,240.
    [43]郭沬若.十批判书[M].东方出版社,1996.53.
    [49]黄立信.大戴礼记汇校集注[M].三秦出版社,2005.612.
    [53][54]康德著,邓晓芒译.判断力批判[M].人民出版社,2002.284,29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