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乡村文化建设主体刍议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李北平 ; 徐东辉
  • 关键词:乡村振兴 ; 乡村文化 ; 建设 ; 主体
  • 中文刊名:JJSZ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ujia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 机构:安徽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6-15
  • 出版单位: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38;No.193
  • 语种:中文;
  • 页:JJSZ201902031
  • 页数:4
  • CN:02
  • ISSN:36-1285/C
  • 分类号:131-134
摘要
从传统文化内容和社会变迁过程去概括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内容,通过追寻历史和把握现实,梳理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人的主体性和乡村文化自身主体特征及其内涵,构建乡村文化建设的"四梁八柱",可以为探寻乡村文化振兴和乡村振兴提供充足的理论资源。
        
引文
[1]钱穆.文化学大义[M].台北:台湾中正书局,1981.81.
    [2][英]雷蒙.威廉斯:《文化与社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30
    [3]吴理财、夏国锋.农民的文化生活:兴衰与重建——以安徽省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2007(2).26.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92.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
    [6]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N].光明日报,2017-1-26(9)
    [7]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N].人民日报,2018-9-27(13)
    [8]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N].人民日报,2015-05-02.
    [9]梁漱溟.梁漱溟全集(第2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45.
    [10]梁漱溟.梁漱溟全集(第1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61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