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伦规范与价值重建——《论语·学而》“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疏解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Ethical Norms and Value Rebuilding——The Interpretation of "Those who are accommodating and do not lose those with whom they are close are deserving of esteem." in Xue Er of The Analects
  • 作者:刘光洁
  • 英文作者:LIU Guang-jie;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Chongqing University;
  • 关键词:有子 ; ; 亦可 ;
  • 英文关键词:Master You;;Yin;;Yi Ke;;Ren
  • 中文刊名:HNDB
  • 英文刊名: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Hainan University
  • 机构:重庆大学国际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25
  • 出版单位: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37;No.166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17XZS013);; 重庆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106112016CDJXY410001)
  • 语种:中文;
  • 页:HNDB201901018
  • 页数:6
  • CN:01
  • ISSN:46-1012/C
  • 分类号:139-144
摘要
《论语·学而》篇"信近于义"章为有子确立人伦价值规范之语,其中末句"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指向"亲亲"之"仁"。将"因"视为承上之词或破字为说皆不合于语言规律和上下文语境,"因"当与"信、恭"一样都是当时社会的基本人伦规范之一,指与人相"亲依";"亲"则是"因"的内在价值标准,即以血缘亲情为基础的亲疏远近;"宗"是"因不失其亲"的客观效果,其语义指向"因不失其亲"的人,所以当解为"尊敬"而非"效法";"亦可"为等而下之之词,体现了有子伤时救弊之心和为失范社会重立价值标准的努力。
        The chapter of "Xin gets one close to Yi" was to establish ethical and value norms for the disordered society said by Master You,and the last sentence referred to the ideal of Ren.That regard the key word "Yin" as a conjunctive word or a phonetic load character are both not compatible with the language rules and the context.The exact meaning of "Yin",which was one of the basic ethical norms of the ancient society that the same as "Xin" and "Gong" is "to be intimate with and rely on somebody". "Qin" is the intrinsic value standard of "Yin" which refers to the relationship determined by blood. " Zong " is the objective effect of the behavior of "Yin" that means "be respected by somebody else".The words "Yi Ke" reflects the attempt of Master You to establish the standard of value for the anomic society.
引文
(1)蔡节:《论语集说》卷1,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96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563页。
    (2)朱熹:《朱子全书》(第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53页。
    (3)韩愈,李翱:《韩李笔解》卷上,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96册,第4页。
    (4)戴溪:《石鼓论语答问》卷上,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99册,第6页。
    (5)钱时:《融堂四书管见》卷1,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83册,第583页。
    (6)郭胜团,葛志毅:《<论语·学而>“信近于义”章辨析》,《中华文化论坛》2013年第4期,第76-82页。
    (7)黎靖德:《朱子语类》卷24,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24页。
    (8)许谦:《读<论语>丛说》卷上,见《续修四库书》15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页。
    (1)何晏等:《论语集解》卷一,元盱郡覆宋本。
    (2)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52页。
    (3)黎靖德:《朱子语类》卷24,第522页。
    (4)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9页。
    (5)孙钦善:《论语本解》,北京: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8页。
    (6)郝敬:《论语详解》卷1,见《续修四库全书》153册,第74页。
    (7)毛子水:《论语今注今译》,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0页。
    (8)朱熹:《朱子全书》(第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630页。
    (9)黎靖德:《朱子语类》卷24,第525页。
    (10)毛子水:《论语今注今译》,第10页。
    (11)许世瑛:《论语二十篇句法研究》,台北:台湾开明书店1978年版,第10页。
    (12)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68页。
    (13)戴望:《戴氏论语注》卷1,见《续修四库全书》157册,第69页。
    (14)程树德:《论语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51页。
    (15)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太原:山西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第65页。
    (16)杨逢彬:《论语新注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3页。
    (1)王楙:《野客丛书》卷2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355页。
    (2)潘维城:《论语古注集笺》卷1,见《续修四库全书》154册,第9页。
    (3)冯登府:《论语异文考证》,见《续修四库全书》155册,第350页。
    (4)松平赖宽:《论语征集览》卷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版,第87页。
    (5)黄怀信:《论语汇校集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82页。
    (6)武亿:《群经义证》,见《续修四库全书本》173册,第189页。
    (7)孔颖达:《毛诗正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025页。
    (8)王楙:《野客丛书》卷2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355页。
    (9)翟灏:《四书考异》,见黄怀信《论语汇校集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82页。
    (10)松平赖宽:《论语征集览》卷1,第88页。
    (11)刘宝楠:《论语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31页。
    (12)杨逢彬:《论语新注新译》,第14页。
    (1)许世瑛:《论语二十篇句法研究》,台北:台湾开明书店1978年版,第10页。
    (2)傅佩荣:《傅佩荣译解论语》,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年版,第10,5页。
    (3)贾公彦:《周礼注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67页。
    (4)傅佩荣:《傅佩荣译解论语》,第10页。
    (5)陆陇其:《论语讲义困勉录》卷4,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209册,第192页。
    (6)李泽厚:《论语今读》,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43页。
    (7)邢昺:《论语注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1页。
    (1)皇侃:《论语集解义疏》卷1,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95册,第464,468页。
    (2)蔡节:《论语集说》卷1,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200册,第563页。
    (3)郝敬:《论语详解》卷1,见《续修四库全书》153册,第74页。
    (4)黎靖德:《朱子语类》卷24,第523页。
    (5)许世瑛:《论语二十篇句法研究》,第10-11页。
    (6)竹添光鸿:《论语会笺》卷第1,南京:凤凰出版社2002年版,第79页。
    (7)程树德:《论语集释》,第50页。
    (8)许世瑛:《论语二十篇句法研究》,第11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