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亚·伯林“共通人性”视阈下的“基本道德范畴”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杨晓
  • 关键词:以赛亚·伯林 ; 自由 ; 基本道德范畴 ; 共通人性
  • 中文刊名:DDYW
  • 英文刊名:Morality and Civilization
  • 机构:郑州轻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版日期:2018-01-10
  • 出版单位:道德与文明
  • 年:2018
  • 期:No.212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4CZX060)
  • 语种:中文;
  • 页:DDYW201801011
  • 页数:7
  • CN:01
  • ISSN:12-1029/B
  • 分类号:72-78
摘要
作为一个价值多元主义者,伯林对人类生活中的决定论理念的反对与他对道德生活的观点之间存在着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凸显为伯林根据选择活动来认识人性的构成。伯林认为价值虽然受文化所限,但反映人类基本需求的价值通常是具有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这种能够满足人类需求的"基本道德范畴"并非倚仗形而上学的庇护,而是体现在欧洲文明共同的历史和语言以及思想之中。自由作为人类所需的"基本道德范畴",伯林并没有简单地在自然层面和传统层面予以区分,而是在这两种层面之间设定一种价值缓冲的范畴——亦即在大多数文化中,人们生存所必需的价值并不具有永恒性或与基本价值相类似。同时,伯林也意识到对人性的研究离不开对一些基本道德概念的用法的理解,对伯林而言,一种合适的以基本道德为基础的理念通常被认为是和需要基本道德规则支撑的"共通人性"相类似。
        
引文
[1][伊朗]拉明·贾汉贝格鲁.伯林谈话录[M].杨祯钦,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36.
    [2]John Kekes,Pluralism and the Value of Life,Social Philosophy and Policy11(4),1994:49.
    [3][英]以赛亚·伯林.扭曲的人性之材[M].岳秀坤,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205.
    [4]Michael Ignatieff,Understanding Fascism?in Isaiah Berlin:A Celebration,London:The Hogarth Press,1991,p.144.
    [5]Avishai Margalit,The Decent Society,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6,p.85.
    [6]Stuart Hampshire,Morality and Conflict,Oxford:Blackwell,1983,p.143.
    [7]Isaiah Berlin,Reply to Robert Kocis,Political Studies,September,31(1983):388-393.
    [8][英]以赛亚·伯林.自由论[M].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211.
    [9]Isaiah Berlin,Concepts and Categories,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9,p.101.
    [10]Steven Lukes,Isaiah Berlin in Conversation with Steven Lukes,Samagundi,1998,p.118.
    (1)这个术语被罗尔斯在《政治自由主义》中使用,用来把自由指称为一种特殊的善,这就是“整全性的自由主义”。罗尔斯也用“政治自由主义”这个术语把自由主义价值放在其他的全面的学说之下作为一种掩护,例如社会主义、基督教民主和保守主义。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