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思维的姿态及体系解释方法的运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ttitude of Systematic Thinking and the Application of Systematical Interpretation Method
  • 作者:陈金钊
  • 英文作者:Chen Jinzhao;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 关键词:体系思维 ; 体系解释 ; 法律方法 ; 开放体系 ; 封闭体系
  • 英文关键词:Systematic thinking;;Systematical interpretation;;Legal method;;Open system;;Closed system
  • 中文刊名:SDZ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机构:华东政法大学法律方法研究院;
  • 出版日期:2018-03-05
  • 出版单位: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8
  • 期:No.227
  • 基金: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成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体系解释的原理、方法及运用”(17BFX165)
  • 语种:中文;
  • 页:SDZS201802009
  • 页数:13
  • CN:02
  • ISSN:37-1100/C
  • 分类号:75-87
摘要
体系思维的"封闭"或"开放"姿态对法治实现的程度有很大影响,要想搞好法治建设就需要处理好"封闭"与"开放"之间的关系。为了法治命题能够贯彻下去就需要法律以恰当的方式实现。这要求我们,首先,需要把思维体系要素与法律渊源形式连接在一起,把各种法律渊源的形式当成体系思维的要素,然后在法源理论的基础上展开体系思维,以便法治能够以"法律"的名义展开实施。其次,运用体系解释方法解决法律规范与其他社会规范之间的逻辑一致性,从而为合法性解释奠定法律基础。与合法性相关的法律方法主要是依法办事,然而,单纯的依法办事还不足以解决法律运用的恰当性问题。因而就需要在法律运用过程中再次认真处理好法律与社会、法律规范与其他社会规范之间的融贯性。在整体性思维支配下的融贯性,必须找到法律与社会、法律规范与其他社会规范之间的逻辑一致性。法律发展的进化规律告诉我们,没有体系性思维及其体系解释方法就不可能有法律的恰当使用。
        The"closed"or"open"attitude of systematic thinking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egree of realization of the rule of law.It is important to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osure"and"opening up"if we want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rule of law,the law needs to be implemented in an appropriate manner.Firstly,we need to connect the elements of the system of thinking with the sources of legal origin,regard the forms of various sources of law as the elements of system of thinking,and then apply the system of thinking on the basis of legal source theory so that the rule of law can be implemented in the name of "law".Secondly,the systematic interpretation method is used to solve the logical consistency between legal norms and their social norms,so as to lay the legal foundation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legitimacy.Legal methods related to legality are mainly handl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However,merely act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is not enough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appropriateness of law application.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conscientiously deal with the coherence between law and society,legal norms and other social norms.Cohesiveness,governed by holistic thinking,must find a logical consistency between law and society,legal norms,and other social norms.The evolution of law tells us that if without systematic thinking and systematical interpretation,there is no appropriate use of law.
引文
(1)较为开明的“封闭”解释论认为,法律的运用不仅指法律规定的运用,还包括法学原理、法律方法和技术的运用,它所指涉的法律概念、法律条文(法律规则与原则)等解释,但总体上属于狭义的体系解释。这种观点实际上就是法律一元论,即只承认制定法或判例法是法律渊源,其他社会规范不能作为法官等发现获取法律的依据。
    (2)王利明:《法律解释学导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第242页。
    (3)弗里德里克·肖尔:《像法律人那样思考---法律推理新论》,雷磊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6年,序言第1页。
    (1)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台北:台湾大学法律丛书编辑委员会,2011年,第639页。
    (2)参见陈金钊:《用体系思维改进结合论、统一论》,《东方法学》2018年第1期。
    (1)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第639页。
    (2)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第637页。
    (3)伯恩·魏德士:《法理学》,丁小春、吴越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329页。
    (4)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第618页。
    (5)参见陈金钊:《法治之理的意义诠释》,《法学》2015年第8期。
    (6)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第619页。
    (1)参见陈金钊:《论真诚对待法治》,《法学杂志》2017年第11期。
    (2)参见陈金钊:《多元规范的思维统合---对法律至上原则的恪守》,《清华法学》2016年第5期。
    (1)弗里德里克·肖尔:《像法律人那样思考---法律推理新论》,第75页。
    (1)好在我们这些年的法学教育进行教义学式的法学训练,在具体的办案过程中,许多法律人并没有受这种混乱的体系思维的影响。然而在大量的有争议案件中,存在着对教义学法学的种种指责。教义学法学在理论上并没有树立起权威地位。
    (1)扬·斯密茨:《法学的观念与方法》,魏磊杰、吴雅婷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17年,第17页。
    (2)亚历山大·佩岑尼克:《法律科学:作为知识和法律渊源的法律学说》,桂晓伟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0页。
    (3)亚历山大·佩岑尼克:《法律科学:作为知识和法律渊源的法律学说》,第30页。
    (4)雷磊:《法律体系、法律方法与法治》,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74页。
    (1)扬·斯密茨:《法学的观念与方法》,第70页。
    (2)杨代雄:《萨维尼法学方法论中的体系化方法》,《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6期。
    (3)杨代雄:《萨维尼法学方法论中的体系化方法》,《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6期。
    (1)亚历山大·佩岑尼克:《法律科学:作为知识和法律渊源的法律学说》,第171页。
    (2)D·Q·麦克伦尼:《简单的逻辑》,赵明燕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第157页。
    (3)杨代雄:《萨维尼法学方法论中的体系化方法》,《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6期。
    (4)利奥拉·伊斯雷尔:《法律武器的运用》,钟振宇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第17页。
    (5)利奥拉·伊斯雷尔:《法律武器的运用》,第81页。
    (1)亚历山大·佩岑尼克:《法律科学:作为知识和法律渊源的法律学说》,第3页。
    (2)杨代雄:《萨维尼法学方法论中的体系化方法》,《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6期。
    (3)王利明:《法律解释学导论》,第261页。
    (4)王利明:《法律解释学导论》,第261 265页。
    (5)这一段由华东政法大学法律方法研究院吕玉赞讲师根据国外相关材料整理。
    (1)伯恩·魏德士:《法理学》,德文版前言第1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