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解释的中国运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pplication of System Interpretation in China
  • 作者:宋保振
  • 英文作者:SONG Baozhen;
  • 关键词:体系解释 ; 体系性思维 ; 法律逻辑 ; 体系解释规则
  • 中文刊名:JILI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Jinan(Social Science Edition)
  • 机构: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
  • 出版日期:2018-11-15
  • 出版单位: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8
  • 期:v.28;No.153
  • 基金: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项目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JILI201806006
  • 页数:5
  • CN:06
  • ISSN:37-1377/C
  • 分类号:33-37
摘要
司法裁判中,体系解释是弥补文义解释之不足的重要方法。当下体系解释的运用难题是将体系解释简单理解为"联系上下文",未关注到体系解释的"外在体系"和"内在体系"两个方面。体系解释作为裁判者体系性思维通过法律方法的直观展现,是弥补传统整体思维和辩证思维中逻辑不足的重要方式。为保证体系解释的有效运用,体系解释需要严格遵从"立足整个法律体系理解某一上下文规范"等内部体系解释规则的要求。
        
引文
(1)参见陈金钊等:《法律解释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1页。
    (1)参见[德]英格伯格·普珀:《法学思维小学堂》,蔡胜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53-55页。
    (2)[德]卡尔·恩吉施:《法律思维导论》,郑永流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91页。
    (3)[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316页。
    (4)(4)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76页,第472页。
    (5)参见梁慧星:《裁判的方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89页。
    (6)王利明:《法律解释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01-104页。
    (7)姜福东:《反思法律方法中的体系解释》,《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8)陈金钊:《用体系思维改进结合论、统一论---完善法治思维的战略措施》,《东方法学》,2018年第1期。
    (1)参见张志铭:《法律解释的操作分析》,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10页。
    (2)王利明:《法律解释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01页。
    (1)参见梁根林:《刑法适用解释规则论》(下),《法学》,2003年第12期;致远:《系统解释法的理论与应用》,《法律适用》,2002年第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