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尔克诗歌的俄耳甫斯主题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古典神话中的俄耳甫斯是诗人和音乐家的原型,其形象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内涵,给作家们留下了巨大的创作空间。在众多改编者中,里尔克有着自己独特的一面,里尔克对俄耳甫斯身份的探索过程,正是诗人寻求伟大自我认识的过程。中期的里尔克通过俄耳甫斯的迷失和赫尔墨斯的目光,对其早期的诗歌创作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穿透般凝视的创作方式。后期呈现的是一个经由爱与死亡后的俄耳甫斯,完成了从观看走向歌唱的转变。俄耳甫斯的转变也是里尔克对死亡的探索成果,俄耳甫斯从拒绝死亡走向拥抱,在最大程度上接受了残酷的死亡,进入生死同一的循环中,保持生命的敞开,抵达一个无限广阔的境地。
        
引文
[1]海德格尔,彭富春译.诗.语言.思[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
    [2]汉斯·埃贡·霍尔特胡森,魏育青译.里尔克传[M].北京:三联书店,1988.4.
    [3]Louis Roberts.The Orpheus Mythologem:Virgil and Rilke[J].Texas Studies in Literature&Language,1974,15(5):891-901.
    [4]Erika Martina Nelson.Reading Rilke's Orphic Identity[M].Peter Lang,2005.
    [5]刘红莉.从那喀索斯到俄耳甫斯-里尔克诗歌的诗学与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3.
    [6]里尔克,绿原译.里尔克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7]李永平.里尔克后期诗歌中关于死亡的思考[J].外国文学评论,2000(2):5-13.
    [8]吴雅凌.俄耳甫斯教辑语[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1.
    [9]Manfred Engel.Rilke Handbuch:Leben Werk Wirkung[M].J.B.Metzler,2013.
    [10]Thorlby A.Rilke’s Orpheus:A myth revived[J].History of European Ideas T,1983,4(1):61-72.
    [11]里尔克,林克译.致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诗[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8.
    [12]里尔克,冯至译.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M].北京:三联书店,1994.3.
    [13]拉尔夫·弗里德曼,周晓阳,杨建国译.里尔克:一个诗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4.
    [14]张海燕.漫游者的超越[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