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对本溪的启示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孙淑军
  • 关键词:创新型城市 ; 本溪 ; 路径分析
  • 中文刊名:BXGZ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机构:辽宁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4-15
  • 出版单位: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 年:2019
  • 期:v.21;No.88
  • 基金: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度立项课题(JG17DB271)
  • 语种:中文;
  • 页:BXGZ201902014
  • 页数:4
  • CN:02
  • ISSN:21-1522/Z
  • 分类号:41-44
摘要
我国于2006年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布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城市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因此,这一战略提出后,全国各地超过200个城市纷纷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深圳是国内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着力打造高新技术支柱产业,使得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能力得以大幅度提升。深圳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城市自主创新之路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深圳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及路径,希望为本溪市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引文
[1]李宝梁.城市创新与建设创新型城市刍议[J].天津社会科学,2006,(4):53-55.
    [2]杜辉.“创新型城市”的内涵与特征[J].大连干部学刊,2006,(2):10-12.
    [3]纪宝成.创新型城市战略论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9-10.
    [4]刘红光,刘科伟,张继飞.国外推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模式及其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启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11):16-21.
    [5]胡钰.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内涵、经验和途径[J].中国软科学,2007,(4):32-38.
    [6]蒋晓岚.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国内实践和基本模式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10):36-38.
    [7]马旭军.区域创新系统中知识流动的重要性分析[J].经济问题,2007(5):19-20.
    [8]牛听,覃剑.知识流动与深圳创新型城市建设[J].城市观察,2010(1):94-10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