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法科学生实践技能培养路径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陈来宏
  • 关键词:“互联网+” ; 法学教育 ; 实践技能 ; 培养
  • 中文刊名:HLLJ
  •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Education(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 Appraisal)
  • 机构: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8-07
  • 出版单位: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 年:2019
  • 期:No.1290
  • 基金:湖北省教学改革项目“‘互联网+’背景下法科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模式创新研究(HBGJ379)”;;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校级教改项目“法学专业综合改革”(JX201747)之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HLLJ201908032
  • 页数:5
  • CN:08
  • ISSN:23-1064/G4
  • 分类号:94-98
摘要
在互联网时代,我国高校的法学教育也面临着挑战和压力。我国当前法学教育学生实践技能培养过程中存在着学校对法学实践教学缺乏足够重视,课堂案例教学法的有效性发挥不足,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沟通的能力,师资队伍实务经验不足,兼职教师有名无实等诸多问题,在互联网背景下,应通过创新法学教育培养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优势,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充分有效利用案例教学等手段加以解决,以达到培养卓越法律人才,提升法科人才培养质量之目的。
        
引文
[1]周金声,王丽坤.加强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刻不容缓———大学生沟通能力现状调查研究与分析[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3).
    [2]霍宪丹.法律职业与法律人才培养[J].法学研究,2003,(4).
    [3]张发斌,陆嘉蓉.论法科学生实践能力及其培养模式[J].东方企业文化,2010,(3).
    [4]卢大器,吴沛好.论法律为何需要诠释[J].黑河学刊,2008,(1).
    [5][德]英格博格·普珀.法学思维小学堂:法律人的6堂思维训练课[M].蔡圣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45.
    [6]葛洪义.法律方法讲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01.
    [7]韩振文.法律论证在司法裁决中的展开[J].求是学刊,2014,(6).
    [8]刘治斌.法律论证释义[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9]魏胜强.法律论证的意义探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10]邓建民,李芽.论法学实践教学形式的完善和更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10).
    [11]谢晓.论“裁判文书研读”实训方式在高等法学教育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6).
    [12]Kenneth J.Hirsh&Wayne Miller.Law School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Add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struction to the Curriculum[J].William&Mary Bill of R ights Journal,2004,(12).
    [13]戴激涛.优秀法律人如何养成?———以美国佩斯大学伊丽莎白·霍伯法学院为例[J].政法论丛,2016,(5).
    [14]中国庭审直播网[EB/OL].[2017-09-23].http://tingshen.court.gov.cn/.
    [15]章武生,杜宇,杨严炎.“个案全过程教学法”初探[J].中国律师,2013,(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