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分割理论下的法人与非法人组织 《民法总则》欠缺的视角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Incorporated Organizations and Unincorporated Organizations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Asset Partitioning A Missing Piece in General Provisions of Civil Code in China
  • 作者:张永健
  • 英文作者:Zhang Yongjian;
  • 关键词:独立财产 ; 捐助法人 ; 社会团体 ; 农村承包经营户 ; 个体工商户
  • 英文关键词:Separate Patrimony;;Foundation;;Association;;Village Household;;Sole Proprietorship
  • 中文刊名:WFXZ
  • 英文刊名:Peking University Law Journal
  • 机构:我国台湾地区"中央"研究院法律所;
  • 出版日期:2018-02-15
  • 出版单位:中外法学
  • 年:2018
  • 期:v.30;No.175
  • 语种:中文;
  • 页:WFXZ201801004
  • 页数:25
  • CN:01
  • ISSN:11-2447/D
  • 分类号:59-83
摘要
本文先以《公司法》《信托法》《合伙企业法》等特别法为例,说明财产独立与资产分割的概念和理论;再检讨《民法总则》应规范而未规范财产独立与资产分割处。具体而言,非法人组织定位为民事主体,但其拥有财产的权利能力并不明确——独资企业被清楚归类为非法人组织,就没有独立于自然人之财产。非法人组织与其成员之各自债权人,能否向彼此之特别财产求偿,是否有优先受偿权,均未见规范。本文主张,法人应三分为社会团体法人、营利法人、捐助法人,因其资产分割方式有异。法人成立要件应该大幅放松,使非法人组织和其他团体以行动或宣示就可取得法人格。立法重点不是形式区别法人或非法人,而是设计多种财产独立与资产分割架构不同的组织型态。
        This article first lays out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asset partitioning and separate patrimony with examples from China's Company Act,Trust Act,and Partnership Firm Act,and then uses the framework to criticize the General Provision of the Civil Code for failing to stipulate clear rules regarding asset partitioning.This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while unincorporated organizations are considered as entities by the General Provision of the Civil Code,it is unclear whether they can own properties.Sole proprietorship is clearly a type of unincorporated organization,but it cannot own properties by itself.Also,whether an unincorporated organization and its members' creditors can claim against each other's special patrimony is unclear.This article further contends that legal persons are composed of three prototypes:associations,firms,and foundations,as they are featured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asset partitioning.More radically,the requirements to set up legal persons shall be greatly relaxed,so that unincorporated organizations and any other groups of people can become legal persons by declaration or action.The key in institutional design is not formally distinguishing legal persons from non-legal persons,but providing baselines and a variety of organizational form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asset partitioning and separate patrimony.
引文
[1]本文关于资产分割理论与其类型谱,是受到以下英文文献启发:Henry Hansmann&Reinier Kraakman,“The Essential Role of Organizational Law”,Yale Law Journal,Vol.110,2000,p.387(hereinafter“Essential Role”);Henry Hansmann&Reinier Kraakman,“Organizational Law as Asset Partitioning”,European Economic Review,Vol.44,2000,p.807;Henry Hansmann et al.,“Law and the Rise of the Firm”,Harvard Law Review,Vol.119,2006,p.1333;Kenneth Ayotte&Henry Hansmann,“Legal Entities as Transferable Bundles of Contracts”,Michigan Law Review,Vol.111,2012,p.715;Richard Squire,“The Case for Symmetry in Creditors'Rights”,Yale Law Journal,Vol.118,2009,p.806.但笔者前文在其基础上,又多作阐释并扩展其类型,参见张永健:“财产独立与资产分割之理论架构”,《月旦民商法杂志》2015年第50期,第87-103页。本文又进一步拓展了理论架构。但2015年的文章详细讨论了“资产分割法定原则”,从信息成本视角,讨论此原则与“物权法定原则”之关连,请读者参照。类似见解,参见许德风:“法人的虚与实”,《交大法学》2016年第4期,第52页。本脚注和脚注5构筑了本文奠基的两块文献,但因为两块文献原本是在平行时空上发展,所以采用不同的英文名词,导致本文使用各自翻译的中文名词。如果本文可以重写整串文献,不会使用asset partitioning(资产分割),而会使用patrimony partitioning(概括财产分割)。
    [2]值得特别强调者,资产分割不一定是以部份资产之所有权划归特别财产之方式为之。设定抵押权、獉獉獉獉獉质权也是一种资产分割。虽然目标物所有权并未变动,但抵押权人与质权人相对于(主财产之)普通债权人,可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以从抵押物这块特别财产优先受偿。所以,抵押、质是近似典型弱型特别财产防御的一个例子。抵押、质(至少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在我国台湾地区)接近弱型而非强型特别财产防御,是因为一般债权人仍可以在强制执行程序中查封抵押目标,而依据我国台湾地区“强制执行法”第34条第2项,抵押权人不论债权是否已届清偿期,只能参与分配,并优先受偿,但无法阻止抵押物进入查封拍卖程序。抵押和质并非本文图6之典型弱型特别财产防御,是因为主财产的一般债权人,并不需要先以抵押物或质物以外的财产(即主财产)求偿未果,才能要求拍卖抵押物或质物。
    [3]关于信托财产之独立性,参见赵廉慧:《信托法解释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15年版,第217-243页。
    [4]王泽鉴:《民法总则》,台湾自行出版2014年版,第258页。
    [5]本文使用之独立财产概念,受到以下英文文献启发:George L.Gretton,“Trusts without Equity”,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Quarterly,Vol.49,2000,p.599;Reid Hastie et al.,“Juror Judgments in Civil Cases:Effects of Plaintiff's Requests and Plaintiff's Identity on Punitive Damage Awards”,Law and Human Behavior,Vol.23,1999,p.445;Kenneth Reid,“Conceptualizing the Chinese Trust”,in Lei Chen&C.H.van Rhee(eds.),Towards a Chinese Civil Code:Comparative and Historical Perspectives,Boston:Martinus Nijhoff,2012,p.209.“独立财产”一词乃“独立概括财产”之简称。同样的概念家族,因为中文词性不同,也会倒装为“财产独立(性)”。
    [6]楼建波教授引用魁北克民法第1260条(“A trust results from an act whereby aperson,the settlor,transfers property from his patrimony to another patrimony constituted by him which he appropriates to a particular purpose and which a trustee undertakes,by his acceptance,to hold and administer.”)与第1261条(“The trust patrimony,consisting of the property transferred in trust,constitutes a patrimony by appropriation,autonomous and distinct from that of the settlor,trustee or beneficiary and in which none of them has any real right.”)与第1278条(“A trustee has the control and the exclusive administration of the trust patrimony,and the titles relating to the property of which it is composed are drawn up in his name;he has the exercise of all the rights pertaining to the patrimony and may take any proper measure to secure its appropriation.A trustee acts as the administrator of the property of others charged with full administration.”),主张信托本身是一个法人,与本文见解不同。参见楼建波:“信托财产的独立性与信托财产归属的关系---兼论中国信托法第2条之解释与应用”,《广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第244页。本文认为,这三条都没有明白规定信托是法人,第1278条给予受托人的“权力”,和英美信托法传统下的受托人权力并无不同。如果信托财产在魁北克法下要成为法人,必须遵照民法第289条以下对法人(legal person)的规定。而法人必须有director,信托却没有。
    [7]有法国学者认为,法国民法仍以一主体(人)一patrimoine为原则。STRICKLER(Y.),Les Biens,PUF,2006,pp.188-198.(笔者感谢吴宗谋教授赐告此法国法上之发展。)并参见法国民法第2284条。但也有法国学者认为,一人一patrimoine已经被其他法制打破,法国法上类似信托的fiducie制度仅是另一个例外。See Michael Grimaldi&Fran9ois Barrière,“Trust and Fiducie”,in Arthur S.Hartkamp&Ewoud H.Hondius(eds.),Towards A European Civil Code,The Netherlands: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10,pp.1085,1095-1096;Laurent Aynès,“Property Law”,in George A.Bermann&Etienne Picard(eds.),Introduction to French Law,The Netherlands: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8,pp.147,151-153(2007年承认信托所有权[fiduciary ownership]后,就和一人一patrimoine原则分离;再者,共同基金并不归属于“人”,是一“人”一patrimoine的例外).但在法国民法正式承认fiducie前,魁北克民法典就已经处理信托问题。或许是为了(至少在表面上)维持一人一patrimoine的原则,魁北克民法典才将信托财产设计为没有所有人之财产。
    [8]See Lusina Ho&Rebecca Lee,Trust Law In Asian Civil Law Jurisdictions:A Comparative A-nalysi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3,pp.262-263;George L.Gretton,“Trusts without Equity”,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Quarterly,Vol.49,2000,pp.599,616;M.W.Lau,The Economic Structure of Trust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1,p.77;Rainer Kulms,“Trusts”,in Jürgen Basedowet al.(eds.),The Max Planck Encyclopedia of European Private Law,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2,pp.1697,1700.中文文献,参见王文宇:《民商法理论与经济分析(二)》,台湾元照出版公司2003年版,第124页。
    [9]See Janis Grasis,“Trust Regulation in the Czech Republic:The Model Law for Introduction of the Trust Instrument in the Republic of Latvia”,in European Integration-Realities and Perspectives.Proceedings,the 11th Edi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2016,pp.46,47-49;Sebastian Kortmann et al.,“Introduction”,in Sebastian Kortmannet al.(eds.),Towards an Eu Directive on Protected Funds,Deventer:Kluwer Legal Publishers,2009,p.1.
    [10]股份的性质是争论已久的老话题,无法在本文尽书。股东的股份以及所带来的投票权和其他股东权益(但有股份不一定有投票权;股东权益也不当然按照股份比率决定),是特别财产,而非主财产,有下列原因:(一)如果股份是股东的主财产,不容易概念清楚一贯地解释:在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为何股东仅就主财产的其中一部份负责?在德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无限公司,为何股东就一部份主财产可以行使先诉抗辩权,使公司之债权人优先就另一部分主财产(无限公司股份)求偿?(二)股东有二人以上的公司,将股份定性为股东之特别财产,使同公司之股东藉由特别财产之接口互动,比较容易理解。(三)当某股东与公司同时破产、清算时,论其实际是公司之债权人优先获得清偿。股东之债权人固然可以在强制执行程序中同时拍卖或变卖股东之股份,但有意购买者通常会知道公司正在清算中,而股份所表彰之价值乃清算完毕后所能获得之剩余财产;故股份之价格受到公司本身债务多寡之影响---换言之,实际情况是公司之债权人等于有优先受偿权,公司了结债务后尚有剩余之价值,才能透过股东债权人的股份变价或直接扣押公司清算完毕发还之现金,使股东债权人获得清偿。若公司没有剩余价值,股东债权人就无法从股份获得任何赔偿。如果股份是主财产,就必须要创造非主财产债权人(即公司债权人)优先于主财产本身债权人(即股东债权人)受偿的类型。理论上固无当然不可之理,但使得整个资产分割理论更为复杂,其经济理由更不容易厘清。
    [11]邓峰译为“资产屏蔽”。参见邓峰:《普通公司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95页。笔者之前译为“资产防御”,参见张永健,见前注[1],第98页。
    [12]此两名词在Hansmann&Kraakman最早的文章中分别称为“防卫型资产分割”(defensive asset partitioning)与“积极型资产分割”(affirmative asset partitioning)。See Hansmann&Kraakman,“Essential Role”,supra note 1,pp.394-396.但两位教授后来与人合写的文章中(Hansmann et al.,supra note 1)改用本文之名词,更容易望文生义,本文因而采之。本文将以“资产分割”描述将主财产分出一部份为特别财产之行为,并以“资产分割理论”统称主财产防御与特别财产防御之设计、分析架构、实然理论、应然理论。
    [13]我国台湾地区的无限公司在“公司资产不足清偿债务时,由股东负连带清偿之责”---股份作为特别财产和全体股东的主财产,都是清偿债务的担保财产---也是同样的设计。参照我国台湾地区“公司法”第60条。
    [14]邓峰,见前注[11],第198页;Ruoying Chen,“Evolution of Corporate Law in China:Mission Possible to Reform SOEs?”,in Yun-chien Chang et al.(eds.),Private Law in China and Taiwa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7,pp.245,255.
    [15]See Hansmann&Kraakman,“Essential Role”,supra note 1,pp.395-96.中型和强型是本文命名,但其类型说明,以及在商业组织中之运用,参见ibid.,at 396.
    [16]关于效率的定义,参见张永健:《物权法之经济分析---所有权》,台湾元照出版公司2015年版,第38-54页。
    [17]对夫妻离婚时相关债务处理之学说探讨,参见王雷:“《婚姻法》中的夫妻共同债务推定规范”,《法律适用》2017年第3期,第100-106页。对夫妻离婚前相关债务处理之学说探讨,参见张驰、翟冠慧:“我国夫妻共同债务的界定与清偿论”,《政治与法律》2012年第6期,第79-87页。
    [18]参见贺剑:“论婚姻法回归民法的基本思路:以法定夫妻财产制为重点”,《中外法学》2014年第6期,第1518-1520页(指出此种法院采取之立场,但批判此种见解);何丽新:“论非举债方以夫妻共同财产为限清偿夫妻共同债务---从(2014)苏民再提字第0057号民事判决书说起”,《政法论丛》2017年第6期,第110-116页。
    [19]See Hansmann&Kraakman,“Essential Role”,supra note 1,pp.394-395.
    [20]英文文献参见Henry E.Smith,“On the Economy of Concepts in Property”,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Law Review,Vol.160,2012,p.2097.中文论述参见:张永健:“占有规范之法理分析”,《台湾大学法学论丛》(第42卷),2013年版,第851-852页。关于用法律概念减轻思维的工作负担,黄茂荣教授在其巨作《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中也早有阐释。参见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第6版),台湾自行出版社2009年版,第61-62页。
    [21]台湾实务作法,甚至容许实体法和诉讼法的概念一致,但与强制执行法的概念断裂。参见笔者对于占有(辅助)人与强制执行对象不一致的批判:张永健,见前注[20],第875-876页。
    [22]有学者向笔者指出:《民法总则》不能被认为是漏未规范,因为只要没写,就是预设为完全特别财产防御。本文则认为,此种见解没有法律规范为基础,也不当然有学理说服力。以社会团体法人为例,当其成员欠债,而社会团体法人正好解散,将部分资产退还给每位成员;是否应认为此退回资产无庸用以清偿成员之债务?若认为应用以清偿,则不应采取完全特别财产防御。而众多不同类型的非法人组织,如果因为法制未备就享有完全特别财产防御,则许多心存悻进者,就会把资产投入其控制的非法人组织,而以自己固有主财产从事冒险投机---赚了钱自己收下,赔了钱不用偿还,因为钱都在非法人组织名下。
    [23]张永健,见前注[1],第87-103页。
    [24]相关探讨,参见陈聪富:《民法总则》,台湾元照出版公司2014年版,第95-96页。
    [25]参见朱庆育:《民法总论》(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482-483页。
    [26]此种归纳法与逻辑学上所称之归纳法不同,参见王鹏翔、张永健:《被误解的恋情---经济分析与法学方法》,经济分析与法学方法研讨会,台湾台北。
    [27]学者认为,《民法总则》第102条第2款的“等”字,表示尚有其他非法人组织,不属于该款例示的三种之一。参见杨立新:“《民法总则》规定的非法人组织的主体地位与规则”,《求是学刊》2017年第3期,第70页;张新宝:《〈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释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202页;谭启平:“论民事主体意义上‘非法人组织’与‘其他组织’的同质关系”,《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11期,第81页。
    [28]参见杨立新,同上注,第70页。
    [29]也就是,若投资人在企业经营之外的私生活负债,无力偿还,其债权人是否能由独资企业财产中取偿。由于独资企业财产与个人主财产的界线很模糊,如果不允许债权人由前者取偿,可能导致经营独资企业者轻易脱产。比较合理的政策决定是:采用虚无特别财产防御。
    [30]请比较:朱庆育,见前注[25],第492页,引用《合伙企业法》第21条第1款(“合伙人在合伙企业清算前,不得请求分割合伙企业的财产;但是,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认为合伙财产为全体合伙人共同共有。
    [31]《民法通则》第32条第2款明确规定“合伙经营积累的财产,归合伙人共有”。不过,《民法通则》在民法典通过后是否会废止,尚未可知。民法典的合同篇是否及如何规范合伙合同,也尚未可知。而民法典合伙合同与《合伙企业法》的各自适用范围,也在未定之天。
    [32]有学者认为,合伙企业作为非法人组织具有完全民事权利能力。参见杨立新:“《民法总则》中部分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法学研究》2017年第5期,第55页。依此论点推衍,应会认为合伙企业可以自行拥有财产。
    [33]对此,有称之为“双重优先原则”,参见王利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详解(下册)》,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年版,第427页。
    [34]本文不理解:《合伙企业法》第57条的“或者”是什么含意?无限连带责任与无限责任在该法中有何区别?
    [35]认为非法人组织可以拥有自己财产的学说见解,参见杨立新,见前注[27],第72页。
    [36]第104条采弱型主财产防御,参见杨立新,见前注[27],第73页;张新宝,见前注[27],第203页。主张不应该一律要求出资者或设立人承担无限责任,参见龙卫球、刘保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释义与适用指导》,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年版,第374-375页。
    [37]有学者认为,《民法总则》第104条第2句的其他法律规定,是指成员承担有限责任情形。参见龙卫球等,同上注,第374页。但应注意者,该但书同时也可以指涉主财产的先诉抗辩权
    [38]在《民法总则》第6章以后经常出现的“行为人”,与“民事主体”是否永远同义,也没有界定。
    [39]关于民事主体与列举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三种类型的立法技术质疑,参见石佳友:“民法典的立法技术:关于《民法总则》的批判性解读”,《比较法研究》2017年第4期,第130页。
    [40]有学者认为《民法总则》的“非法人组织”就是以前法律惯用的“其他组织”,而依据《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52条,“其他组织……有一定的……财产”。参见谭启平,见前注[27],第81页。
    [41]关于个体工商户不属于企业,参见朱庆育,见前注[25],第477页。
    [42]关于农户成员“整有”(tenancy by the entirety)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分析,参见张永健:“中国农村土地的产权结构---成员权、三权分置、双层经营体制的法经济学解释”,《工作论文》2018年。
    [43]参见张新宝,见前注[27],第104页。
    [44]参见张新宝,见前注[27],第105页。杨立新教授似乎也认为家庭财产是家庭共有财产。参见杨立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要义与案例解读》,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年版,第207页。
    [45]人大法工委主任李适时认为,《民法总则》第56条语境下,农户是民事主体。参见李适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释义》,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第152页。但农户既非自然人也非法人,在不承认第四种民事主体的前提下,农户只能是非法人组织。在《民法总则》第56条语境下,农户和家庭的主体地位相同,因此家庭也只能是非法人组织。
    [46]参见龙卫球等,见前注[36],第191-192页;王利明,见前注[33],第239页。
    [47]参见王文宇:“揭开法人的神秘面纱---兼论民事主体的法典化”,《清华法学》2016年第5期,第107-116页;苏永钦:“体系为纲,总分相宜---从民法典理论看大陆新制订的《民法总则》”,《中国法律评论》2017年第15期,第83-84页。对《民法总则》以营利、非营利区分的辩论,参见张新宝:“从《民法通则》到《民法总则》:基于功能主义的法人分类”,《比较法研究》2017年第4期,第20-33页;金锦萍:“为什么‘营利法人’与‘非营利法人’的分类不是最优选择?”,http://www.ineews.com/zh-tw/612223/,最后访问日期:2017年12月31日。
    [48]《民法总则》第95条:“为公益目的成立的非营利法人终止时,不得向出资人、设立人或者会员分配剩余财产。剩余财产应当按照法人章程的规定或者权力机构的决议用于公益目的;无法按照法人章程的规定或者权力机构的决议处理的,由主管机关主持转给宗旨相同或者相近的法人,并向社会公告。”本条的另一个重点是“公益目的”。《民法总则》第87条定义非营利法人时,使用“为公益目的或者其他非营利目的……”。非营利目的可以是非常狭隘的私益(《民法总则》第90条所称之“会员共同利益”),不一定是公益,例如张氏宗亲会不在乎其他姓氏者的死活。从《民法总则》第88、90、92条条文来看,只有社会团体可以不依据公益目的而成立,基金会和社会服务机构必须具备公益目的。这是另一个应该区分非营利法人为捐助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之原因。
    [4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条规定“公民可继承的其他合法财产包括有价证券和履行目标为财物的债权等”,所以股份应属继承目标。关于我国法中遗产范围之探讨,参见张永健:“继承目标之一般理论---中国民法总则第124条未回答的问题”,《清华法律评论》2018年(此文指出:《民法总则》第124条与之前所有的法律与司法解释,从未明确规定遗产之所有权归属)。遗产的独立财产类型定位,参见张永健、黄诗淳:“遗产作为独立财产之性质初探---法定限定继承修法后的解释难题与修法建议”,《中研院法律所研讨会论文》2016年。继承目标之完整理论探讨,参见张永健、黄诗淳:“保证契约继承性之实务反省与理论建构”,《工作论文》2017年版。
    [50]参见苏永钦,见前注[47],第84页;朱庆育,见前注[25],第422、427、433页。
    [51]参见张永健:“动产时效取得---从国家时效取得私有动产案件,到制度兴革建议”,《月旦法学杂志》2016年第255期,第135-136页。
    [52]另外有学者认为,作为业主大会执行机构的业主委员会,是非法人组织。参见王利明,见前注[33],第418页。本文认为业主委员会是意思机关,以意思机关作为民事主体在概念上不妥当,而且也难以解释业主大会的法律地位。
    [53]参见崔建远:《物权:规范与学说---以中国物权法的解释论为中心(上册)》,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433页;黄松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243页。
    [54]参见陈华彬:《民法物权》,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231页;尹田:《物权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357页;梁慧星、陈华彬:《物权法》(第5版),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192页;参见崔建远,同上注,第434页,则认为业主大会是独立的民事主体,虽无独立财产,但可由业主共有财产解决相关义务与责任承受问题。从本文理论架构来看,崔教授的见解可行,但会创造出非常特殊的财产独立与资产分割类型---即一方面没有特别财产,但业主大会的债务、责任又可以连结到业主的主财产,以虚无资产分割方式负连带责任。
    [55]参见王利明、周友军:“我国《民法总则》的成功与不足”,《比较法研究》2017年第4期,第12页。
    [56]在台湾,公寓大厦的公共基金归属仍然是未解之谜,参见张永健:“大家的钱是谁的钱?---公寓大厦组织型态与公共基金所有权归属之立法论”,《月旦法学杂志》2017年第269期,第106-108页。
    [57]参见杨立新:《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第219页。
    [58]更进一步讨论,参见张永健,见前注[56],第106-108页。
    [59]关于两者功能之不同,参见张新宝,见前注[27],第199页。但同一地理区域,同样的成员,设立两种法人,是否过度迁就路径相依,而未能简化农村地区的组织架构?
    [60]现行法下的集体所有制,其实是双重共有。第一重是农村土地由村集体成员集体所有,并搭配物上分管约定;第二重是农户之内由农户成员“整有”(tenancy by the entirety)。但立法论上若能将农村集体转型为法人,有节省制度费用的好处。参见张永健,见前注[42]。
    [61]进一步的专文探讨,参见张永健,见前注[42]。
    [62]有学者建议,笔者应该用entity而非legal person作为一统江湖的领袖。本文认为,立法论下的广义一般法人概念,如何对应到美国法,倒是其次。重点是,本文的一般法人,无论称为什么,都是享有完全民事权利能力的主体。
    [63]有学者指出,因为政府不会轻易放弃审批团体的机会,所以本文建议在政治上不可行。本文则认为,不论“一般法人”的主张是否成为立法,不具有法人格的团体永远都大量存在。容许人民团体自由成立具有无限责任的一般法人,很难想象会因此导致人民大量成立团体,并从事政治活动。
    [64]参见张永健,见前注[1],第90-93页。
    [65]参见杨立新,见前注[27],第71页。
    [66]关于此问题之正反争论意见,参见蒋大兴:“《民法总则》的商法意义---以法人类型区分及规范构造为中心”,《比较法研究》2017年第4期,第54-55页。
    [67]或有认为,当所有团体都是法人,将难以用团体之名称辨识其类型,甚至确知其责任类型。本文则认为此似属多虑。即令现行法所规定之团体命名方式不变,新的一般法人只要规定其命名为“XXXX无限责任一般法人”即可。或者,规定只有经过特殊审批程序的特殊类型法人,才能使用专属于该类之特定名称。
    [68]同样认为《民法总则》法人篇应该收编非法人组织的论据,参见王涌:“法人应如何分类---评《民法总则》的选择”,《中外法学》2017年第3期,第634-642页。
    [69]参见张永健:“民法典立法方法论---以《物权法》第106、107条动产所有权善意取得为例”,《财经法学》2017年第4期,第50-67页。
    [70]Hansmann&Kraakman教授在商业组织法领域,已经对选择资产分割类型的考虑提出详尽的经济分析,see Hansmann&Kraakman,“Essential Role”,supra note 1,pp.398-405,423-432.
    [*]抵押和质可以被认定为接近强型主财产防御,是因为抵押人和出质人可以额外担任保证人。如果没有额外担任保证人,或认为人保和物保属于二事,则抵押和质是使用完全主财产防御。此外,资产分割理论,顾名思义是以资产为中心的理论视角。因此,资产分割理论以及上面两表所触及的问题,不仅限于组织型态法关心的法人财产归属,还包括担保资产以及维修资金。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