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社会化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n the Socialization of Marriage and Family Book in the Civil Code
  • 作者:肖新喜
  • 英文作者:Xiao Xinxi;
  • 关键词:民法典婚姻家庭编 ; 私法社会化 ; 整体主义
  • 中文刊名:ZGFX
  • 英文刊名:China Legal Science
  • 机构: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6-09
  • 出版单位:中国法学
  • 年:2019
  • 期:No.209
  • 基金:司法部2014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重点项目“城镇化进程中的法律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14SFB1006)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ZGFX201903006
  • 页数:18
  • CN:03
  • ISSN:11-1030/D
  • 分类号:106-123
摘要
我国婚姻家庭法"入典"已成定局。"入典"后的婚姻家庭编应实现社会化,即授权"两委会"等社会权力主体广泛介入婚姻家庭领域,并对据此产生的法律关系予以系统调整。婚姻家庭编社会化的价值在于:实现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协调相容,更好保护家庭弱者权益;解决民法"非伦理性"不当入侵婚姻家庭法导致的身份法规则财产法化问题;在婚姻家庭编领域保持家庭"自治"与"他治"有机平衡。婚姻家庭编社会化应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展开。前者包括明确社会化的价值目标以及限度。后者则为具体制度设计,其主要内容为:以介入主体多元化为基础,根据"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首要介入主体并合理确定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明确介入主体享有良好家风教育、家庭矛盾化解、家事纠纷调处、家事事件处置以及义务履行支持等职权。我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总则应增加相应条文对上述内容予以体系化规定。
        It has become a foregone conclusion that the Marriage and Family Law would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Civil Code in China. After being incorporated into the Civil Code,the Marriage and Family Book shall be socialized,that is,to authorize the residential committee,the village committee and other agencies of social power to extensively intervene in the field of marriage and family and systematically adjust the resulting legal nexus. The value of the socialization of the Marriage and Family Book includes: achieving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form equality and substantive equality so as to better protect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weak in family; solving the problem of applying regulations of the property law in the rules of identity law caused by inappropriate ‘non-ethicality'intrusion of the Civil Law into the Marriage and Family Law; and keeping an organic balance between the autonomy of family and heteronomy in the field of the Marriage and Family Book. The socialization of the Marriage and Family Book should be carried out from both macroscopic and microcosmic aspects. The former is to clarify the value goal and the limitation of the socialization. The latter is a specific system design,which is,based on the diversification of intervention subjects,defining primary intervention subjects an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subject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the closest connection'; clarifying that the intervention subjects are entitled to good family tradition education,family contradiction resolution,family disputes mediation,family affair handling,obligation fulfillment support,etc. The General Provisions for the Marriage and Family Book in the Civil Code should be supplemented by corresponding provisions to systematically stipulate the above contents.
引文
(1)苏永钦:《走入新世纪的私法自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86页。
    (2)参见《民法典各分编(草案)》,载东方法眼网http://www.dffyw.com/fazhixinwen/lifa/201809/44729.html,最后访问时间:2019年4月28日。
    (3)蒋月:《20世纪婚姻家庭法:从传统到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32页。
    (4)李石山、彭欢燕:《法哲学视野中的民法现代化理论模式》,载《现代法学》2004年第2期。
    (5)曹贤信:《亲属法在民法典定位中的价值取向难题之破解与对策》,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6)郭道晖:《社会权力:法治新模式与新动力》,载《学习与探索》2009年第5期。
    (7)马忆南:《婚姻家庭法领域的个人自由与国家干预》,载《文化纵横》2011年第1期。
    (8)马亿南:《婚姻家庭法的弱者保护功能》,载《法商研究》1999年第4期。
    (9)参见前引(2),《民法典各分编(草案)》第856、862、863、866、868条。
    (10)巫昌祯、李忠芳:《民法典婚姻家庭编通则一章的具体设计》,载《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11)薛军:《人的保护:中国民法典编撰的价值基础》,载《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12)参见李洪祥:《亲属法规则财产法化趋向论》,载《求是学刊》2016年第4期。这是指财产法规则无限度适用于民事身份关系。具体表现有两个:社会表现即市场伦理对婚姻家庭伦理的冲击;法律表现即亲属法规则财产法化趋向。
    (13)强世功:《司法能动下的中国家庭---从最高法院关于〈婚姻法〉的司法解释谈起》,载《文化纵横》2011年第1期。
    (14)婚姻家庭法规定的义务必须合于家庭伦理道德。其所规定的诸多义务,先是道德义务,后为法律所肯认。我国婚姻家庭法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亲属伦理道德的必然要求。详细论述可参见:史尚宽:《亲属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页;杨大文主编:《婚姻家庭法》(第6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42页;余延满:《亲属法原论》,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3页。
    (15)易军:《私人自治与私法品性》,载《法学研究》2012年第3期。
    (16)其鲜活例证是,目前不少地方的村委会利用新乡贤调解员调处包括家庭纠纷在内的各种民事纠纷,成效显著。这是社会权力主体化解家庭纠纷的典型中国经验。参见周雨:《各种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到了他那里,往往几句话就能化解---吕大爷为什么这么“牛”》,载光明网http://difang.gmw.cn/cq/2018-05/03/content_28600881.htm,最后访问时间:2019年3月5日。
    (17)王轶:《民法价值判断问题的实体性论证规则---以中国民法学的学术实践为背景》,载《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18)前引(14),史尚宽书,第5页。
    (19)张作华:《认真对待民法中的身份---我国身份法研究之反思》,载《法律科学》2012年第4期。
    (20)巫若枝:《三十年来中国婚姻法“回归民法”的反思---兼论保持与发展婚姻法独立部门法传统》,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9年第4期。
    (21)易军:《法律行为制度的伦理基础》,载《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22)夏吟兰:《对离婚率上升的社会成本分析》,载《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23)夏吟兰:《论婚姻家庭法在民法典体系中的相对独立性》,载《法学论坛》2014年第4期。
    (24)前引(5),曹贤信文。
    (25)雷春红:《我国夫妻财产制立法的价值取向与独立法律制度的构建》,载《北方法学》2016年第1期。
    (26)谢怀木式:《外国民商法精要》,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7-18页。需说明的是,谢老所提的“社会化”与本文所论及的“社会化”并非同一概念。本文此处引用谢老的“社会化”,是为了表明私法自治需要限制。但如上文所述,国家既可以借助公权力限制,也可以借助社会权力限制。谢老的社会化思想并未界分其与公法化的关系。因而,本文所提“社会化”可以视为实现谢老所提“社会化”的措施。笔者采用“社会化”表述之初衷在于:尝试以社会权力介入作为私法社会化的核心与本质,以国家权力干预作为私法公法化的核心与本质,进而探索区分私法社会化与私法公法化的合理路径及其各自对私法的制度构建价值。
    (27)赵红梅:《私法社会化的反思与批判---社会法学的视角》,载《中国法学》2008年第6期。
    (28)前引(27),赵红梅文。
    (29)参见前引(23),夏吟兰文。
    (30)前引(27),赵红梅文。
    (31)郑晓剑:《比例原则在民法上的适用及展开》,载《中国法学》2016年第2期。
    (32)陆益龙:《纠纷解决的法社会学研究:问题及范式》,载《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33)前引(32),陆益龙文。
    (34)《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载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15/c_1120127183.htm,最后访问时间:2019年5月6日。
    (35)张红阳、孙伟红:《现代社会治理视角下的家庭矛盾治理---兼论家庭矛盾的原因与动力》,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36)巫若枝:《30年来我国家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变迁及其启示---基于广东省某县与福建省厦门市五显镇实践的分析》,载《法商研究》2010年第2期。
    (37)汪拥政、吴志刚:《构建家事纠纷调解制度的法理分析》,载《齐鲁学刊》2008年第5期。
    (38)参见前引(2),《民法典各分编(草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