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印象与操行分制度的研究综述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颜刚威
  • 关键词:刻板印象 ; 操行分 ; 成绩 ; 中小学 ; 心理分析
  • 中文刊名:JYYR
  • 机构:澳门城市大学心理分析研究院;
  • 出版日期:2019-01-15
  • 出版单位:教书育人
  • 年:2019
  • 期:No.660
  • 语种:中文;
  • 页:JYYR201902021
  • 页数:3
  • CN:02
  • ISSN:23-1439/G4
  • 分类号:31-33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在刻板印象的基础理论观照之下,影响中小学教师对于学生操行分和考试成绩的评价的因素。同时,本文会简单阐释刻板印象理论、操行分制度、校园文化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作用的影响性,继而进一步分析老师对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刻板印象,最终所引发的各种问题和困境。广大教职人员应当要积极地探讨与学习如何有效地降低对学生的刻板印象,才能够达到更高的教学水平,能够对不同的学生给予合理评价。
        
引文
[1]高艳丽.茶道精神理念下的高校学生管理研究[J].福建茶叶,2017,39(4):212-213.
    [2]朱琳,叶松庆.当代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科学,2016,32(1):20-26.
    [3]王定华.我国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状况再调查与再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16(1):18-24.
    [4]王瑛.中小学操行评语撰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6(19):28-30.
    [5]魏宏聚,周晓蕾.教育理论的基本特征及对其认知的刻板印象[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5):44-48.
    [6]曲映蓓,辛自强.中小学生民族偏见与歧视的成因及干预策略:群际接触的视角[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6(2):116-124.
    [7]孙启军.操行评定法是实施德育内容的重要手段[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0(s3):28-29.
    [8]耿潇逸.中小学多元文化课程设计刍议[J].当代教育科学,2016(22):41-44.
    [9]党宝宝,高承海,万明钢.民族刻板印象:形成途径与影响因素[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v.37;No.297(5):202-206.
    [10]葛俏丽.英国:学校应反对性别刻板印象[J].人民教育,2016(12):11-11.
    [11]肖国华.近代学堂女生的入学要求及人文素质[J].北京档案,2016(4):45-49.
    [12]陈红艳.初中教师对学生的刻板印象及其消除[J].教育探索,2016(2):27-30.
    [13]李玉成.班干部轮换制的理性探讨[J].教学与管理,2013(23):13-14.
    [14]王帅.教师评价偏见与反偏见评价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13(6):81-84.
    [15]孟小红.教育刻板印象的内-外群体效应[J].教育评论,2012(3):6-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