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真实的马克思与韦伯——《马克思与韦伯社会理论比较研究》序言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Come Closer to Marx and Weber:Foreword to a Comparative Study of Marx's and Weber's Social Theories
  • 作者:王南湜
  • 英文作者:WANG Nan-shi;
  • 关键词:马克思 ; 韦伯 ; 社会理论 ; 卢卡奇
  • 中文刊名:DND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 机构:南开大学哲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3-20
  • 出版单位: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21;No.116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古典哲学的比较与汇通研究”(16ZDA097)成果之一
  • 语种:中文;
  • 页:DNDS201902002
  • 页数:11
  • CN:02
  • ISSN:32-1517/C
  • 分类号:15-23+148+151
摘要
郑飞博士的《马克思与韦伯社会理论比较研究》一书以纠正人们通常对于马克思和韦伯思想的误读为鹄的,因而在中国急速建成现代社会,从而迫切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认识现代性之时,这一著作对于马克思与韦伯的比较研究便尤其有着重要意义。对于现代社会的理解而言,马克思与韦伯的重要性与重大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但遗憾的是,人们在对于这两位伟大思想家关于现代社会思想的比较理解问题上,却存在着严重的争议和误差。当前国内学界对于社会理论、社会科学方法论及社会哲学在冷置多年后的重新高度重视,亦足以说明回到现代社会理论创始人及其视界并予以重新审视,已成为当今理论研究之一迫切任务。
        AComparative Study of Marx's and Weber's Social Theories authored by Dr.Zheng Fei is to be published b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Press.Aiming to correct the misunderstandings of Marx and Weber,this book deserves our attention when there is a pressing need for China to rethink modernity on its fast way to modernization.We can never overestimate the importance of Marx and Weber in terms of how to understand modern society.However,controversy and even errors exist as to what the two great philosophers' thoughts on modern society are.Now the revival of social theories,methodologies of social science and social philosophy shows the necessity to reexamine the two thoughts of the founders of modern social theory.
引文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2-33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2-33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63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4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2页。
    (6)[德]霍耐特:《为承认而斗争》,胡继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57页。
    (7)[美]特纳:《探讨马克斯·韦伯》,转引自韦伯《学术与政治:韦伯的两篇演讲》,冯克利译,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第185页。
    (8)[德]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陈维纲等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06页。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939页。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92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86页。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67页。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287-288页。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2页。
    (15)转引自[德]韦伯《学术与政治》,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第49页。
    (16)[德]韦伯:《学术与政治:韦伯的两篇演讲》,冯克利译,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第49页。
    (17)[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144页。
    (18)[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147-148页。
    (19)[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148-149页。
    (20)参见[美]奥尔森《社会科学的兴起:1642—1792》,王凯宁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年,第202-204页。
    (21)[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年,第5页。
    (22)[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年,第338-339页。
    (23)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22-130页。
    (24)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87-101页,358-526页。
    (25)洪镰德:《从韦伯看马克思》,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第134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