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对中国丝绸之路研究思想史意义的考察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吴浩
  • 关键词:丝绸之路 ; “一带一路” ; “丝绸之路观”
  • 中文刊名:SSJI
  • 英文刊名:Academics
  • 机构:北京外国语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
  • 出版日期:2019-03-15
  • 出版单位:学术界
  • 年:2019
  • 期:No.250
  • 语种:中文;
  • 页:SSJI201903018
  • 页数:6
  • CN:03
  • ISSN:34-1004/C
  • 分类号:163-168
摘要
如何认识丝绸之路的古今中西及其未来,可以从丝绸之路历史观、地理观、经济观、文化观等四个维度进行考察。"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所取得的成果,与中国丝绸之路研究的成果密不可分。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不单单是从历史地理概念化用至政策规划蓝图,更从中汲取精神营养,衍变为人类历史上超大规模的经济合作方案。伴随"一带一路"建设而方兴未艾的区域国别研究,正成为以全球网络为场域、赋有全新意义的丝绸之路研究。
        
引文
[1]Ferdinand von Richthofen,China,Ergebnisse eigener Reisen und darauf gegründeter Studien,Bd.1,Berlin,1877,p.454.转引自林梅村:《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页。
    [2]《后汉书·列传·西域传》:“自建武至于延光,西域三绝三通。顺帝永建二年,勇复击降焉耆。于是龟兹、疏勒、于阗、莎车等十七国皆来服从,而乌孙、葱岭已西遂绝。”
    [3]Albert Herrmann,Dielten Seidenstrassen zwischen China und Syrien,Beitrag zurlten Geographie Asiens,Bd.I,1910,p.10.转引自林梅村:《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页。
    [4][法]沙畹:《西突厥史料》,冯承钧译述,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年,第166页。
    [5]刘迎胜:《丝绸之路》,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320页。
    [6]林梅村:《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4页。
    [7][美]米华健:《丝绸之路》,马睿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7年,第20页。
    [8]姚淦铭、王燕编:《王国维文集》第四卷,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第33页。
    [9]参见徐苹芳:《丝绸之路考古论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第3-7页。
    [10]参见丝绸之路地理信息系统,http://silkroad.fudan.edu.cn。
    [11]参见侯杨方:《玄奘帕米尔东归路线的复原---基于GPS和实地考察的研究》,《历史地理》2018年第1期。
    [12][美]约翰·R.麦克尼尔、威廉·H.麦克尼尔:《麦克尼尔全球史:从史前到21世纪的人类网络》,王晋新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译者序第25页。
    [13][美]约翰·R.麦克尼尔、威廉·H.麦克尼尔:《麦克尼尔全球史:从史前到21世纪的人类网络》,王晋新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4-8页。
    [14][英]罗素:《一个自由人的崇拜》,胡品清译,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88年,第8页。
    [15]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第266页。
    [16][17]季羡林著,《季羡林全集》编辑出版委员会编:《季羡林全集》第十四卷,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第211、217页。
    [18][19]泉州泉台民间交流协会、泉州学研究所编:《李亦园与泉州学》,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年,第24、4页。
    [20]《“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古特雷斯称赞中国为多边主义的一大中心支柱》,联合国官网,https://www.un.org/sustainabledevelopment/zh/2017/05/at-chinas-belt-and-road-forum-un-chief-guterres-stresses-shared-developmentgoals/。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