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与启示:学习理论作用于教育技术学科的多维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王伟 ; 宁丽
  •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 ; 学习理论 ; 混合与启示 ; 系统科学
  • 中文刊名:RJDJ
  • 英文刊名:Software Guide
  • 机构: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23
  • 出版单位: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 年:2019
  • 期:v.18;No.169
  • 语种:中文;
  • 页:RJDJ201901001
  • 页数:6
  • CN:01
  • ISSN:42-1671/TP
  • 分类号:6-11
摘要
科技不断进步与创新是教育的活力源泉,教育不断深化发展为科技实践和普及提供途径。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教育与科技相互紧密结合关系型学科,在发展过程中技术因素的作用广泛而深远,但又不是两者在单一维度层面的简单叠加,二者之间存在动态多维相互渗透、双向多层次相互作用、混合且彼此具有启示性意义。此外,源于底层学习理论在技术观、方法论及系统性等层面作指导,教育技术的学科交叉性与知识融合由此显示出规律而有章可循。
        
引文
[1] 陈瑜.教育的本质是什么[J].教育家,2017(39):19.
    [2] 罗明东.“三生教育”本质论——关于生命、生存、生活教育本质的思考[J].昆明学院学报,2009(1):6-9.
    [3] 顾明远.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2013(9):85.
    [4] ALEXANDER M.SIDORKIN.On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J].Studies in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2011(5):521-527.
    [5] 李康.论教育技术领域中的哲学观[J].电化教育研究,2000(3):36-39.
    [6] 刘美凤.广义教育技术定位的确立[J].中国电化教育,2003(6):9-16.
    [7] 刘美凤.教育技术的定位美国学者的观点[J].中国电化教育,2003(3):8-12.
    [8] 吴文涛,张舒予.技术创新视角下“媒体融合”动因、内涵及趋向[J].中国出版,2016(14):9-12.
    [9] 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0] 简妮·爱丽丝·奥姆罗德.学习心理学[M]. 汪玲,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11]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31-32.
    [12]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