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学“气象”论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金香花
  • 关键词: ; 气象 ; 道学 ; 工夫论
  • 中文刊名:JHXK
  • 英文刊名:Jianghai Academic Journal
  • 机构: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3-10
  • 出版单位:江海学刊
  • 年:2019
  • 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明儒罗钦顺的哲学思想及其日韩影响研究”(项目号:18YJA720003);; 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朱熹心论的解释学传统与现代转换”(项目号:L17BZX004)的阶段性成果;; 辽宁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项目“朱子后学与东亚文化格局的多元演变——以罗钦顺哲学为中心的考辨”(项目号:201804)资助
  • 语种:中文;
  • 页:JHXK201902024
  • 页数:8
  • CN:02
  • ISSN:32-1013/C
  • 分类号:113-120
摘要
气学思维作为中国古代宇宙伦理系统的典型方法,整体性地构筑了古人的世界观。尤其气的运动、关系属性,超越理智与语言的界限,构成了对本体的理解与感受的基础思维模式。北宋程颐的圣贤气象说以气的相感相应为认知基础,肯定了人的意识能够感知和把握由内而外显现的气象,由"见得气象"入"变化气质"成为可能。这一思路揭示了优入圣域的门径以及感性修养之原理。
        
引文
①王树人首次提出了“象思维”的概念,意为运用带有直观、形象、感性的图像、符号等象工具来揭示认知世界的本质规律,从而构建宇宙统一模式的思维方式。王树人、喻柏林:《论象与象思维》,《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
    ②(54)邹其昌:《朱熹“气象”审美论》,《江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③[宋]张君房辑:《云笈七签》,卷五十六《诸家气法部》,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第327页。
    ④姚春鹏译注:《黄帝内经》,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273页。
    ⑤宋代的周敦颐(字濂溪)对来请教的程颐、程颢两兄弟,每令其寻孔子、颜渊乐处所。濂溪初扣黄龙南禅师教外别传之旨,南谕濂,其略曰:“只消向你自家屋里打点,孔子谓朝闻道,夕死可矣,毕竟以何为道,夕死可耶?颜子不改其乐,所乐者何事?但于此究竟,久久自然有个契合处。”([日]忽滑谷快天:《中国禅学思想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552页)道学的创立者为二程,而二程受周敦颐“令寻受孔颜之乐”之启发是毋庸置疑的。
    ⑥(24)(45)(47)《近思录》,《朱子全书》第1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181、284、282、181页。
    ⑦⑨⑩(11)(12)(13)(14)(15)(16)(28)(29)(34)(35)(38)(39)(44)(48)(50)(51)(52)(55)(59)(60)(61)程颢、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76、135、1261、41、136、151、19、76、130、76、54、22、190、77、18、214、22、284、158、70、216、124、126、33页。
    ⑧(17)(18)(20)(21)(27)(30)(33)(43)(49)(57)(58)朱熹撰,黎靖德编:《朱子语类》,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226、1013、1013、2605、588、2605、112、1298~1299、389、111、588、688页。
    (19)(26)(32)(62)程水龙撰:《〈近思录〉集校集注集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041、1068、1041、1041页。
    (22)《行状》亦充当了圣贤气象的载体。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书记》中曰:“体貌本原,取其事实,先贤表谥,并有行状,状之大者也。”表谥,即美谥。
    (23)(63)[日]望月高明指出,朱熹编撰的《伊洛渊源录》本应是论述程朱学的正统系谱,但实际是暗地里被后人进行近乎教义的润色。望月高明:《幕末维新时期新朱子学、阳明学的展开(3)——并木栗水和楠本硕水、东泽泻的历史地位》,《都城工业高等专门学校大学纪要》第42号,第31~42页。
    (25)《延平李先生答问后录》,《朱子全书》第1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351页。
    (31)[韩]李熙恩:《对“现在”之缺失的批判:基于感应的研究》,《言论与社会》2014年第2期。
    (36)扬雄:《法言》,卷九《君子篇》,影印《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第126页。
    (37)(40)(4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74、362、362页。
    (42)美国学者安乐哲(Angela Zito)认为,身心是“两极关系”,而非“二元对立”(《古典中国哲学中身体的意义》,《世界哲学》2006年第5期),中国学者张再林的《作为“身体哲学”的中国古代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杨儒宾的《儒家身体观》(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史哲研究所1996年版)均对身心合一的逻辑进行研究。
    (46)(53)(56)《延平答问》,《朱子全书》第1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323、329、313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