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式住宅区内部道路公共化的法治路径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Legal Path to Make the Internal Roads of Closed Residential Public
  • 作者:刘春
  • 英文作者:Liu Chun;
  • 关键词:街区制 ; 内部道路公共化 ; 公物设置 ; 目的正当 ; 程序正义
  • 英文关键词:block system;;publicity of internal roads;;public property setting;;legitimate purpose;;procedural justice
  • 中文刊名:XZYF
  • 英文刊名:Public Administration & Law
  • 机构:东南大学法学院;
  • 出版日期:2017-02-20
  • 出版单位:行政与法
  • 年:2017
  • 期:No.222
  • 语种:中文;
  • 页:XZYF201702005
  • 页数:9
  • CN:02
  • ISSN:22-1235/D
  • 分类号:36-44
摘要
从法治的视野观之,封闭式住宅区内部道路公共化的本质是对住宅区内部道路进行的公物设置,是从"内部共有"到"社会公用"的转变。而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国家既可以通过采取行政征收、行政契约、民事契约的方式在取得内部道路的所有权之后进行公物命名,也可以跨过所有权转移,通过直接对业主内部共有道路的权利进行限制来设置公物。两种方式虽属于不同的法治路径,但都需要差异性地遵循公法上的法律保留原则、比例原则、目的正当性以及基本的程序正义等公法原则,以能保证在街区制推进过程中有效率且有限制地行使行政权。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le of law,the nature of publicity of the internal roads of closed residential is to make the internal roads of closed residential become the public property,and the change from "owned by all of the internal" to "social utility".In particular advancing,the country can not only name after the public property after taking the ownership of internal roads by way of taking administrative expropriation,administrative contracts,civil contracts,but also limit the owners' rights to the internal roads and set it the public property across the transfer of ownership.Two ways belongs to different paths of rule of law,but need to follow principles of public law differentially,such as "Legal Reservation"、"Principle of Proportionality"、"Objective Justification" and "Basic Procedural Justice".the principle of public law principle of proportionality,legitimacy of purpose and basic procedural justice,So that to make the administrative power be exercised efficiently and restrictively in the process of block system reform.
引文
[1](德)鲍尔·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上册)[M].张双根译.法律出版社,2004.515.
    [2][15](韩)金东熙.行政法Ⅱ[M].赵峰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90,195.
    [3][4][18][19][21]杨解君,赖超超.公物上的权利(力)构成---公法与私法的双重视点[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04):50-57.
    [5][16]肖泽晟.公物法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9.52,53.
    [6]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二版)[M].法律出版社,2006.154-155.
    [7][26]吴庚.行政法之理论与实用(增订八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0,39.
    [8]余凌云.行政法讲义(第二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251.
    [9]杨解君,陈咏梅.中国大陆行政合同的纠纷解决:现状、问题与路径选择[J].行政法学研究,2014,(01):62.
    [10]王利民.民法学(第二版)[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447.
    [11](日)美浓部达吉.公法与私法[M].黄冯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24.
    [12]叶必丰.行政合同的司法探索及其态度[J].法学评论,2014,(01):69-70.
    [13]章剑生.现代行政法总论[M].法律出版社,2014.212.
    [14][20]周佑勇.行政法专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20,221.
    [17](德)汉斯·J.沃尔夫,奥托·巴霍夫,罗尔夫·施托贝尔.行政法(第二卷)[M].商务印书馆,2002.471.
    [22]肖泽晟.公物的二元产权结构---公共地役权及其设立的视角[J].浙江学刊,2008,(04):141-142.
    [23]杨建顺.比较行政法---给付行政的法原理及实证性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14.
    [24]喻少如.论给付行政中法律保留原则的适用[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2):17.
    [25](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学总论[M].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2000.113.
    [27]周佑勇.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反思与重构[J].中国法学,2003,(04):181.
    [28]程明修.行政行为形式选择自由[J].月旦法学杂志,2005,(05):48.
    [29]张一雄.论行政行为形式选择裁量及其界限---以公私合作为视角[J].行政法学研究,2014,(01):131.
    [30]刘权.目的正当性与比例原则的重构[J].中国法学,2014,(04):135.
    [31]余凌云.行政自由裁量论(第二版)[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9.87.
    [32]张艳芬.不是小区所有道路都要变公共道路:国家发改委城市规划专家接受南都专访详解“打开住宅小区”[N].南方都市报,2016-02-23(AA01).
    [33]章剑生.现代行政法基本理论(第二版)下卷[M].法律出版社,2008.498-499.
    [34]季卫东.法治秩序的构建(增补版)[M].商务印书馆,2014.35.
    (1)如无特别说明,本文所指封闭式住宅区的内部道路均为业主共有的道路。
    (1)一般来说,国家为达成一定的行政目的,不可缺少地要使用到人的手段和物的手段。其中,物的手段中,有依其资本价值而间接用于行政目的的物,也有依其使用价值而直接用于行政目的的物,前者如国有自然资源,后者如城市道路、公园等。参见(韩)金东熙.行政法Ⅱ[M].赵峰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89.
    (1)这和杨登峰教授所言的干预性给付行为是不同的。杨教授所说的干预性给付行为是指通过国家干预,达到促进特定事业快速发展目的的行政行为,比如管理经济文化、调整经济结构、鼓励科学技术发展。其与保障性给付行为属于不同的主体,存在目的上的差异性。这不同于封闭式住宅区内部道路公共化的一体两面性。详见杨登峰.行政法定原则及其法定范围[J].中国法学,2014,(03):99.
    (1)就这一点来看,《意见》本身不是法律,只是公共政策,其所设定的目的也就不是立法目的。但公共政策对行政具有巨大的指引作用,尤其是在我国一党执政、行政主导的特殊国情之下,公共政策更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成为一种不成文的行政法法源。当然,为满足依法行政、法治发展的长远需要,政策所设定的目的最好上升为立法目的。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程新文在“最高法回应小区道路公共化是否违背《物权法》”的记者会中也指出:“目前,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这一意见属于党和国家政策的层面,涉及包括业主在内的有关主体的权益保障问题,还有一个通过立法实现法治化的过程……目前,这个意见尚处于党和国家的政策层面,国家政策上升为法律,这是立法机关要做的事情”。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