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太宗时期农民政策的内在悖论——兼论当时农民问题解决的局限性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Paradoxical Peasant Policy during Emperor Gaozu Taizong of Tang,and a Note on the Limitations of theImperial Government in Solving the Peasant Issue
  • 作者:刘玉峰 ; 冯雨晴
  • 英文作者:Liu Yufeng;Feng Yuqing;
  • 关键词:唐朝 ; 农民政策 ; 农民问题 ; 内在悖论
  • 中文刊名:SDSD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机构: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版日期:2018-10-25
  • 出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8
  • 期:No.244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唐朝应对个体农户流亡分化的政策调控及成败鉴戒研究”(14BZS019)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SDSD201805002
  • 页数:12
  • CN:05
  • ISSN:11-3188/C
  • 分类号:23-34
摘要
唐高祖和唐太宗在位时期,既对农户和农民推行了多方面的安抚与培植,也对农户和农民构建了完整的制度体系控制,实施了颇为沉重的兵役徭役役使。两个方面相互矛盾冲突,却又同时并存,一齐内在地构成王朝国家的农民政策,形成明显的政策内在悖论。这种政策内在悖论,反映了农民政策的两面性,既有扶持农民的良性,也有伤害农民的恶性,决定了当时农民问题的解决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必然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并没有很好地解决农民问题
        
引文
① 刘玉峰:《唐代农民问题研究学术史述评》,《山东大学学报》,2017年第5期,第152-160页。
    (1)《全唐文》卷1《改元大赦诏》,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影印本,第20页。
    (2)《全唐文》卷1《遣淮安王神通安抚山东诏》,第23页。
    (3)《全唐文》卷1《大赦并浩等州诏》,第23页。
    (4)《全唐文》卷1《遣太子建成等巡畿甸诏》,第24页。
    (5)《全唐文》卷1《曲赦凉甘等九州诏》,第24页。
    (6)《资治通鉴》卷187武德二年五月条,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标点本,第5856页。
    (7)《全唐文》卷2《遣使安抚益州诏》,第27页。
    (8)《全唐文》卷2《赦晋潞等州诏》,第28页。
    (9)《新唐书》卷1《高祖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点校本,第11页。
    (10)《全唐文》卷2《平窦建德大赦诏》,第30页。
    (11)《全唐文》卷2《赦河南诸州诏》,第30页。
    (12) 《全唐文》卷2《平王世充大赦诏》,第31页。
    (13) 《全唐文》卷3《平辅公祏大赦诏》,第36页。
    (14) 《全唐文》卷4《即位大赦诏》,第52页。
    (15) 《旧唐书》卷2《太宗本纪上》,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点校本,第32页。
    (16) 《全唐文》卷4《赈关东等州诏》,第55-56页。
    (17) 《册府元龟》卷105《帝王部·惠民一》,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影印本,第1256页。
    (18) 《册府元龟》卷161《帝王部·命使一》,第1947页。
    (19) 《唐大诏令集》卷83《贞观四年二月大赦》,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排印本,第477页。
    (20) 《唐大诏令集》卷79《巡幸歧陇二州曲赦》,第449页。
    (21) 《册府元龟》卷161《帝王部·命使一》,第1947页。
    (22) 《旧唐书》卷3《太宗本纪下》,第43页。
    (23) 《唐大诏令集》卷103《遣使巡行天下诏》,第524页。
    (24) 《唐大诏令集》卷83《贞观九年三月大赦》,第478页。
    (25) 《册府元龟》卷105《帝王部·惠民一》,第1257页。
    (26) 《册府元龟》卷161《帝王部·命使一》,第1948页。
    (27) 《唐大诏令集》卷114,第598页。
    (28) 《资治通鉴》卷187武德二年二月条,第5840页。
    (29) 《资治通鉴》卷190武德七年四月条,第5982页。
    (30) 《唐大诏令集》卷111,第578页。
    (31) 《唐大诏令集》卷111,第578页。
    (32) 《唐大诏令集》卷107,第552-553页。
    (33) 《唐大诏令集》卷111《劝农诏》,第576页。
    (34) 《唐大诏令集》卷74《贞观三年籍田诏》,第414页。
    (35) 《旧唐书》卷2《太宗本纪上》,第36页。
    (36) 《全唐文》卷1,第22-23页。
    (37) 《旧唐书》卷2《太宗本纪上》,第34页。
    (38) 《唐会要》卷88《仓及常平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点校本,第1912页。
    (39)《唐会要》卷88《仓及常平仓》,第1912页。
    (40)《资治通鉴》卷189武德五年,第5964页。
    (41)《旧唐书》卷2《太宗本纪上》,第37页。
    (42)《资治通鉴》卷193贞观四年四月条,第 6077页。
    (43)《旧唐书》卷3《太宗本纪下》,第41-42页。
    (44)《资治通鉴》卷194贞观六年十一月,第6099页。
    (45)《唐大诏令集》卷110,第569-570页。
    (46)《唐会要》卷39《定格令》,第819页。
    (47)《资治通鉴》卷185武德元年五月条,第5792页。
    (48)《旧唐书》卷50《刑法志》,第2134页。
    (49) 《旧唐书》卷1《高祖本纪》,第8页
    (50) 《新唐书》卷1《高祖本纪》,第16页。
    (51) 《旧唐书》卷1《高祖本纪》,第15页。
    (52) 《唐会要》卷40《君上慎恤》,第839页。
    (53) 《旧唐书》卷1《高祖本纪》,第15页。
    (54) 《旧唐书》卷3《太宗本纪下》,第46页。
    (55) 《旧唐书》卷50《刑法志》,第2138页。
    (56) 《资治通鉴》卷194贞观十一年正月条,第6126页。
    (57) 《唐会要》卷40《君上慎恤》,第840页。
    (58) 《旧唐书》卷3《太宗本纪下》,第41页。
    (59) 《旧唐书》卷3《太宗本纪下》,第41页。
    (60) 《唐会要》卷40《君上慎恤》,第840页。
    (61) 《贞观政要》卷8《敕令》,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点校本,第251页。
    (62) 谷霁光:《府兵制度考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128页。
    (63) 《唐律疏议》卷16《擅兴律》“拣点卫士征人不平”条疏议,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点校本,第302页。
    (64) 《资治通鉴》卷189武德四年九月条,第5929页。
    (65) 《唐会要》卷85《团貌》,第1843页。
    (66) 《唐会要》卷85《定户等第》,第1845页。
    (67) 《唐会要》卷85《籍帐》,第1848页。“比”是时间概念,一比是三年。
    (68) 《旧唐书》卷48《食货志上》,第2088-2089页。
    (69) 史籍中又有“五邻为保”或“四邻为保”的记载,是错误的。具体论证,见中华书局1992年版陈仲夫点校本《唐六典》第98-99页校勘记[一一二]。
    (70) 《旧唐书》卷3《太宗本纪下》,第45页。
    (71) 《旧唐书》卷3《太宗本纪下》,第44页。
    (72) 《通典》卷33《职官十五·乡官》,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点校本,第924页。
    (73) 谷更有:《唐代的村与村正》,载常建华主编:《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六卷,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09-118页。
    (74) 张玉兴:《唐代县官与地方社会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216页。
    (75) 《旧唐书》卷38《地理志一》,第1384页。
    (76)《资治通鉴》卷196贞观十六年正月条,第6175页。
    (77) 《旧唐书》卷1《高祖本纪》,第3页。
    (78) 《资治通鉴》卷193贞观三年八月条,第6066页。
    (79) 《资治通鉴》卷193贞观五年九月条,第6088页。
    (80) 《旧唐书》卷70《戴胄传》,第2534页。
    (81) 《资治通鉴》卷194贞观八年十一月和十二月条,第6108页。
    (82) 《资治通鉴》卷194贞观九年闰四月条,第6112页。
    (83) 《资治通鉴》卷194贞观九年七月条,第6115页。
    (84) 《贞观政要》卷6《奢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点校本,第207-208页。
    (85) 《贞观政要》卷10《畋猎》,第284-285页。
    (86) 《资治通鉴》卷195贞观十二年,第6139-6140页。
    (87) 《资治通鉴》卷195贞观十三年十二月条,第6150页。
    (88) 《资治通鉴》卷195贞观十四年五月条,第6155页。
    (89) 《贞观政要》卷9《务农》,第278页。
    (90) 《资治通鉴》卷196贞观十五年十二月条,第6172页。
    (91) 《资治通鉴》卷197贞观十八年七月条,第6209-6210页。
    (92) 《资治通鉴》卷197贞观十八年七月条,第6214页。
    (93) 《旧唐书》卷3《太宗本纪下》,第57页。
    (94) 《资治通鉴》卷198贞观十九年九月条,第6230页。
    (95) 《资治通鉴》卷198贞观二十一年八月条,第6249页。
    (96) 《资治通鉴》卷198贞观二十二年正月条,第6252页。
    (97) 《资治通鉴》卷199贞观二十二年七月条,第6258-6259页。
    (98) 《资治通鉴》卷199贞观二十二年八月条,第6261页。
    (99) 《资治通鉴》卷199贞观二十二年九月条,第6261-6262页。
    (100)《资治通鉴》卷199贞观二十三年五月条,第6268页。
    (101) 《旧唐书》卷3《太宗本纪下》,第58-59页。
    (102) 《旧唐书》卷3《太宗本纪下》,第60页。
    (103) 《旧唐书》卷3《太宗本纪下》,第61-62页。
    (104) 《旧唐书》卷3《太宗本纪下》,第61页。
    (105) 《贞观政要》卷1《政体》,第24页。
    (106) 《贞观政要》卷6《俭约》,第185页。
    (107) 《旧唐书》卷3《太宗本纪下》,第41页。
    (108) 《资治通鉴》卷193贞观四年十二月条,第6085页。
    (109) 《贞观政要》卷2《政体》,第21页。
    (110) 《贞观政要》卷2《政体》,第22页。
    (111) 《贞观政要》卷8《务农》,第238页。
    (112) 《资治通鉴》卷192贞观二年三月条,第6049页。
    (113) 《旧唐书》卷2《太宗本纪上》,第35页。
    (114) 《册府元龟》卷144《帝王部·弭灾二》,第1746页。
    (115)《旧唐书》卷75《张玄素传》,第2640页。
    (116) 《旧唐书》卷198《高昌传》,第5295 页。
    (117) 《资治通鉴》卷194贞观六年二月条,第6094页。
    (118) 《旧唐书》卷3《太宗本纪下》,第43页。
    (119) 《资治通鉴》卷194贞观八年,第6106页。
    (120) 《资治通鉴》卷195贞观十一年七月条,第6130页。
    (121) 《旧唐书》卷70《岑文本传》,第2536-2537页。
    (122) 《贞观政要》卷3《封建》,第108页。
    (123) 《贞观政要》卷10《慎终》,第300页。
    (124) 《贞观政要》卷9《征伐》,第271页。
    (125) 王仲荦:《隋唐五代史》(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23页。
    (126) 王士立:《对贞观年间农民生活状况的初步探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第1期,第67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