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爆发前后国民政府的中法英军事结盟计划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s Plan of the Sino-French Military Alliance before the Outbreak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 作者:侯中军
  • 英文作者:Hou Zhongjun;
  • 关键词:国民政府 ; 抗日战争 ; 中法关系 ; 中英关系 ; 顾维钧
  • 中文刊名:JDSY
  • 英文刊名:Modern Chinese History Studies
  •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9-05-15
  • 出版单位:近代史研究
  • 年:2019
  • 期:No.231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顾维钧抗战外交档案的整理与研究”(18AZS015)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JDSY201903005
  • 页数:16
  • CN:03
  • ISSN:11-1215/K
  • 分类号:68-83
摘要
日军侵占海南岛后,国民政府向法英两国提出了远东军事合作计划,希望能组建类似军事同盟性质的组织,共同应对日本的侵略。英国无意参与此类计划;法国虽然原则上赞同中国的提议,但无力单独付诸行动。法国不希望因拒绝国民政府的军事合作计划而导致中国倒向日本,故曾希望获得美国的支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为防范德国、苏联之间可能成立军事同盟,法国方面曾积极提议调解中日战争。德国突袭波兰后,国民政府再次向英法提议发表一个军事合作宣言,但此时英法仍未能意识到联合中国结盟抗日的重要性。
        
引文
(1)王建朗较早论及此构想,并对英美法态度进行了评论,见王建朗《二战爆发前国民政府外交综论》,《历史研究》1995年第4期;关培凤提出了建立反日同盟思想这一课题,见关培凤《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7—63页;鹿锡俊明确提出了英法苏互助合作问题,见鹿锡俊《蒋介石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反应》,《近代史研究》2011年第3期,第92页。
    (2)王建朗:《欧洲变局与国民政府的因应——试析二战爆发后的中国外交》,《历史研究》2004年第4期。
    (3)七七事变后,关于结盟抗日的早期外交努力,参见关培凤《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第47—63页。
    (4)林美莉编校:《王世杰日记》,1939年2月11日,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2012年版,第181页。
    (5)《蒋介石关于日军海南岛登陆问题谈话》(1939年2月11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外交”,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63—65页。
    (6)《蒋介石日记》,1939年2月10日、11日,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抄本,下同。
    (7)王建朗:《欧洲变局与国民政府的因应——试析二战爆发后的中国外交》,《历史研究》2004年第4期,第118页。
    (8)Grew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February 8,1939,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39,Volume 3(Washington,D.C.: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55),p.6.
    (9)Halifax to Kerr,February 22,1939,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Volume 47,China,Part II,Series E,Asia,1914—1939,(Frederick,Md.: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5),p.81.
    (10)《杨杰致蒋中正》(1939年2月22日),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总统文物档案,002/080106/00057/007。
    (11)Record of A Conversation between General Yang Chie and General Pownall,February 2,1939,British Foreign Office Files,371 Series,China(FO371),The National Archives,FO371/23746,F1846/186/10,pp.312—313.
    (12)《杨杰致蒋中正》(1939年2月22日),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总统文物档案,002/080106/00057/007。
    (13)《蒋介石致顾维钧电》(1939年2月28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手稿与珍本图书馆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藏扫描件(下同),顾维钧档案,Koo/0021/027/0007。
    (14)《重庆外交部致顾维钧电》(1939年3月21日),顾维钧档案,Koo/0037/011/0107。
    (15)《蒋介石日记》,1939年3月21日。
    (16)《蒋介石日记》,1939年3月23日。
    (17)《外交部致顾维钧电》(1939年3月24日),顾维钧档案,Koo/0021/027/0011。
    (18)《蒋介石日记》,1939年3月25日。
    (19)Halifax to Kerr,Foreign Office,April 13,1939,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Volume 47,China,Part II,Series E,Asia,1914—1939,pp.283—284.
    (20)关于莱热的职务,亦有著作翻译成秘书长,本文沿用档案中的称呼。
    (21)《顾维钧致外交部电》(1939年3月30日),顾维钧档案,Koo/0040/001/0100.
    (22)林美莉编校:《王世杰日记》,1939年4月1日,第105—106页。
    (23)《蒋介石日记》,1939年4月,“本月大事预定表”。
    (24)《王世杰呈蒋中正》(1939年4月4日),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总统文物档案,002/080106/00074/005。
    (25)《顾维钧致重庆外交部电》(1939年4月13日),顾维钧档案,Koo/0040/001/0115。
    (26)《郭泰祺致胡适电》(1939年4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编:《胡适任驻美大使期间往来电稿》,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15页。
    (27)《蒋介石日记》,1939年4月13日。
    (28)《蒋介石日记》,1939年4月14日。
    (29)Halifax to Kerr,April 18,1939,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Volume 47,China,Part II,Series E,Asia,1914—1939,pp.299—300.
    (30)林美莉编校:《王世杰日记》,1939年4月20日,第194页。
    (31)《顾维钧致重庆外交部电》(1939年4月20日),顾维钧档案,Koo/0040/001/0130。
    (32)《顾维钧致重庆外交部电》(1939年4月20日),顾维钧档案,Koo/0040/001/0134。
    (33)《顾维钧致重庆外交部电》(1939年4月22日),顾维钧档案,Koo/0040/001/0137。
    (34)Peck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February 12,1939,FRUS,1939,Volume 3,pp.105—106.
    (35)Memorandum by Hornbeck,February 25,1939,FRUS,1939,Volume 3,pp.507—512.
    (36)《顾维钧致重庆外交部电》(1939年4月4日),顾维钧档案,Koo/0021/027/0018。
    (37)《外交部致胡适电》(1939年4月10日),《胡适任驻美大使期间往来电稿》,第15页。
    (38)《重庆外交部致顾维钧电》(1939年4月10日),顾维钧档案,Koo/0037/011/0145。
    (39)The Chinese Embassy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April 14,1939,FRUS,1939,Volume 3,p.525.
    (40)Memorandum of Conversation by Welles,April 15,1939,FRUS,1939,Volume 3,p.526.
    (41)《顾维钧致重庆外交部电》(1939年4月18日),顾维钧档案,Koo/0040/001/0125。
    (42)Bullitt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April 18,1939,FRUS,1939,Volume 3,pp.526—528.
    (43)Bullitt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April 18,1939,FRUS,1939,Volume 3,p.528.
    (44)《外交部致顾维钧电》(1939年4月21日),顾维钧档案,Koo/0021/027/0017。
    (45)《顾维钧致胡适电》(1939年4月23日),顾维钧档案,Koo/0040/001/0140。
    (46)《外交部致胡适电》(1939年4月24日),《胡适任驻美大使期间往来电稿》,第16页。
    (47)《顾维钧致重庆外交部电》(1939年4月24日),顾维钧档案,Koo/0021/027/0022。
    (48)《外交部致胡适电》(1939年4月26日),《胡适任驻美大使期间往来电稿》,第16页。
    (49)《顾维钧致重庆外交部电》(1939年4月28日),顾维钧档案,Koo/0040/001/0154。
    (50)The Department of State to the Chinese Embassy,May 1,1939,FRUS,1939,Volume 3,pp.533—534.
    (51)《驻美大使胡适致顾维钧电》(1939年5月2日),顾维钧档案,Koo/0037/011/0119。
    (52)《外交部致顾维钧电》(1939年5月5日),顾维钧档案,Koo/0037/011/0196。
    (53)From kerr,April 30,1939,FO371/23444,pp.165—166.
    (54)《蒋介石日记》,1949年4月30日。
    (55)Sir A.Clark Kerr to Viscount Halifax,May 4,1939,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Volume 47,China,Part II,Series E,Asia,1914—1939,p.303.
    (56)《顾维钧致重庆外交部电》(1939年5月2日),顾维钧档案,Koo/0021/027/0023。
    (57)《顾维钧致重庆外交部电》(1939年5月2日),顾维钧档案,Koo/0021/027/0024。
    (58)Bullitt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May 3,1939,FRUS,1939,Volume 3,pp.534—535.
    (59)《顾维钧致重庆外交部电》(1939年5月10日),顾维钧档案,Koo/0040/002/0030。
    (60)《顾维钧致重庆外交部电》(1939年5月16日),顾维钧档案,Koo/0040/002/0043。
    (61)《顾维钧致外交部电》(1939年5月20日),顾维钧档案,Koo/0040/002/0052。
    (62)《顾维钧致外交部电》(1939年5月26日),顾维钧档案,Koo/0040/002/0055。
    (63)林美莉编校:《王世杰日记》,1939年5月23日,第200页。
    (64)林美莉编校:《王世杰日记》,1939年5月27日,第201页。
    (65)Memorandum of Conversation,June 5,1939,FRUS,1939,Volume 3,p.538.
    (66)《蒋介石日记》,1939年6月17日。
    (67)《蒋介石致顾维钧电》(1939年6月25日),顾维钧档案,Koo/0037/011/0280。
    (68)《顾维钧致蒋介石电》(1939年6月27日),顾维钧档案,Koo/0040/002/0084。
    (69)《顾维钧致重庆外交部》(1939年6月30日),顾维钧档案,Koo/0040/002/0087。
    (70)《顾维钧致蒋介石电》(1939年8月2日),顾维钧档案,Koo/0040/002/0138。
    (71)《顾维钧致重庆外交部电》(1939年8月22日),顾维钧档案,Koo/0040/002/0169。
    (72)《顾维钧致重庆外交部电》(1939年8月24日),顾维钧档案,Koo/0040/002/0172。
    (73)《顾维钧致外交部转孔祥熙电》(1939年8月25日),顾维钧档案,Koo/0040/002/0174。
    (74)《孔祥熙致顾维钧电》(1939年8月24日),顾维钧档案,Koo/0023/002/0179。
    (75)《顾维钧致徐谟电》(1939年8月26日),顾维钧档案,Koo/0032/024/0063。
    (76)《顾维钧致蒋介石电》(1939年8月26日),顾维钧档案,Koo/0040/002/0180。
    (77)《顾维钧致外交部并转蒋介石、孔祥熙电》(1939年8月26日),顾维钧档案,Koo/0040/002/0181。
    (78)《顾维钧致外交部并转蒋介石、孔祥熙电》(1939年8月26日),顾维钧档案,Koo/0040/002/0181。
    (79)《顾维钧致蒋介石电》(1939年8月26日),顾维钧档案,Koo/0040/002/0182。
    (80)《顾维钧致蒋介石电》(1939年9月1日),顾维钧档案,Koo/0023/002/0004。
    (81)《蒋介石致顾维钧电》(1939年9月6日),顾维钧档案,Koo/0023/002/0005。
    (82)《中英法三国宣言备忘录》(1939年9月15日),顾维钧档案,Koo/0023/001/0024。
    (83)Memorandum,September 15,1939,FO371/23460,p.195.
    (84)Minutes,September 15,1939,FO371/23460,pp.193—195.
    (85)《顾维钧致蒋介石电》(1939年9月17日),顾维钧档案,Koo/0032/024/0068。
    (86)《顾维钧致蒋介石电》(1939年9月17日),顾维钧档案,Koo/0032/024/0068。
    (87)《顾维钧致重庆外交部电》(1939年9月25日),顾维钧档案,Koo/0032/024/0071。
    (88)《顾维钧致重庆外交部电》(1939年9月27日),顾维钧档案,Koo/0032/024/0072。
    (89)《顾维钧致重庆外交部电》(1939年9月27日),顾维钧档案,Koo/0032/024/007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