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灾难性报道的新闻框架比较分析——以2016年—2018年中、美获最高新闻奖的灾难性报道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郅慧媛
  • 关键词:灾难性报道 ; 新闻框架理论 ; 消息来源
  • 中文刊名:YWCB
  • 英文刊名:Journalism Communication
  • 机构:长安大学;
  • 出版日期:2019-05-08
  • 出版单位:新闻传播
  • 年:2019
  • 期:No.354
  • 语种:中文;
  • 页:YWCB201909004
  • 页数:3
  • CN:09
  • ISSN:23-1147/G2
  • 分类号:12-14
摘要
灾难性事件因其破坏力、突发性和反常性,成为新闻价值较高的新闻报道题材。本文运用文本分析法,选取获"普利策新闻奖"的"幽灵船"火灾报道和获"中国新闻奖"的天津港爆炸案报道《牺牲》为样本,运用新闻框架理论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社会性灾难报道存在问责框架缺失、忽视事故原因探究等问题,并提出完善新闻框架建构、重视直接引语使用、关注灾前预防等改进建议。
        
引文
[1]张歆,赵天月.从天津港8·12爆炸事故谈广播新闻如何做好重大突发事件报道[J].电视指南,2017年12期。
    [2]雷彩.关于新闻报道的语言特征分析[J].中国报业2011年22期。
    [3]高钢.新闻报道中引语使用的方法[J].新闻与写作2018年09期。
    [4]张梦亭.记者不应该“说话”[J].新闻记者,2003年07期。
    [5]李梦龙.对灾难性报道的新闻框架分析——以《中国青年报》对“汶川地震”“雅安地震”两次灾难性新闻报道为例[J].出版广角,2014年06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