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谣型寻衅滋事的法律适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pplication of Law in Network Rumor Deviance
  • 作者:王志
  • 英文作者:WANG Zhi;
  • 关键词:网络传谣 ; 寻衅滋事 ; 公共场所 ; 网络空间
  • 英文关键词:network rumor;;deviance;;public places;;cyberspace
  • 中文刊名:GAZK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ngsu Police Institute
  • 机构:浙江省遂昌县人民检察院;
  • 出版日期:2019-01-20
  • 出版单位: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 年:2019
  • 期:v.34;No.182
  • 语种:中文;
  • 页:GAZK201901008
  • 页数:5
  • CN:01
  • ISSN:32-1704/Z
  • 分类号:53-57
摘要
刑法学界对网络传谣型寻衅滋事的法律适用存在争议,主要在于刑法解释方法不妥当。网络传谣是起哄闹事在信息网络空间的表现形式。网络空间因其是多数或不特定的行为人可以行为的处所也可以成为公共场所。只有在网络空间起哄闹事引起现实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才构成犯罪,不能单纯地以点击率、转帖率等作为判断标准。
        Criminal law scholars’ controversy over the application of law in network rumor deviance is mainly due to inappropriate interpretation of criminal law. Network rumor is the manifestation of riot in cyberspace. Cyberspace is public because it’s the place where many or unspecified actors behave themselves.Only when riot in cyberspace cause serious disorder in real public places can the crime be constituted. Click rate and reposting rate alone should not be used as the evidence for judging.
引文
(1)曲新久:《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刑法解释》,http://www.legaldaily.com.cn/xwzx/content/2013-09/12/content_4844708.htm?z_bp0rw.
    (2)于志刚:《“双层社会”中传统刑法的适用空间——以“两高”〈网络诽谤解释〉的发布为背景》,《法学》2013年第10期。
    (3)于志刚、郭旨龙:《“双层社会”与“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认定标准》,《法学论坛》2014年第3期。
    (4)陈兴良:《寻衅滋事罪的刑法教义学形象:以起哄闹事为中心展开》,《中国法学》2015年第3期。
    (5)魏东:《关于网络造谣入罪问题的法理检讨》,《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
    (1)陈劲阳:《徘徊在歧义与正义之间的刑法释义——网络寻衅滋事罪司法解释妥当性反思》,《法制与社会发展》2016年第6期。
    (2)陈兴良:《寻衅滋事罪的刑法教义学形象:以起哄闹事为中心展开》,《中国法学》2015年第3期。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增补版,第1000、917页。
    (4)(2007)上刑初字第331号刑事判决书。
    (5)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第1066页。
    (1)雍琦:《法律逻辑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39页。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增补版,第435、143、190页。
    (3)武诗敏:《“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的解释逻辑与未来适用》,《法学论坛》2014年第3期。
    (4)陈兴良:《寻衅滋事罪的刑法教义学形象:以起哄闹事为中心展开》,《中国法学》2015年第3期。
    (5)张明楷:《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45-46页。
    (6)张千帆:《刑法适用应遵循宪法的基本精神——以“寻衅滋事”的司法解释为例》,《法学》2015年第4期。
    (1)《最高人民法院2013年9月9日新闻发布会材料(一)》,http://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5669.html.
    (2)曲新久:《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刑法解释》,http://www.legaldaily.com.cn/xwzx/content/2013-09/12/content_4844708.htm?z_bp0rw.
    (3)(2017)冀0429刑初36号刑事判决书。
    (4)张云鹏:《刑事推定论》,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149-150页。
    (1)《〈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http://www.court.gov.cn/shenpan-xiangqing-5913.html.
    (2)仝宗锦:《对曲新久教授〈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刑法解释一文〉的评论》,http://tongzongjin2012.blog.163.com/blog/static/20726525720138121000920/.
    (3)(2017)黑0206刑初23号一审刑事判决书。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