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志愿服务的法律适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Research on the Law Application of Volunteering Services in China
  • 作者:许莲丽
  • 英文作者:Xu Lianli;
  • 关键词:志愿服务 ; 慈善 ; 法律适用 ; 非营利组织
  • 中文刊名:QLTS
  • 英文刊名:Youth Exploration
  • 机构: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北京志愿服务发展研究会法律专委会;
  • 出版日期:2019-05-20 15:10
  • 出版单位:青年探索
  • 年:2019
  • 期:No.221
  • 基金:北京志愿服务基金会2017年委托项目“《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评估及修订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QLTS201903006
  • 页数:10
  • CN:03
  • ISSN:44-1022/D
  • 分类号:56-65
摘要
《慈善法》和《志愿服务条例》中都有关于志愿服务的规定,二者该如何适用?怎样的立法模式能够使二者都发挥最大作用以促进我国社会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呢?通过文本规范分析,发现美国采用了弱慈善、强志愿模式,日本是强慈善、弱志愿,韩国是慈善志愿并驾齐驱,我国则是大慈善、小志愿。域外各国无论采用何种模式,志愿服务立法都突出志愿服务作为实现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重要手段的功能,政府积极干预和保护志愿者权益,这是慈善立法难以独立完成的。《志愿服务条例》开启了处理二者关系的有益探索,但独特性稍显不足。我国的志愿服务立法应往前一步,明确使命,成为实实在在的志愿者权益保障法、志愿服务促进法。
        
引文
[1]刘太刚.非营利组织及其法律规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326.
    [2]金锦萍.中国非营利组织法前沿问题[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84.
    [3]阚珂.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释义[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172.
    [4]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Volunteering in the United States,2015[EB/OL].(2016-02-25).[2018-11-11].https://www.bls.gov/news.release/volun.nr0.htm.
    [5]贝希·布查尔特·艾德勒,等.通行规则:美国慈善法指南[M].金锦萍等,译.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3.
    [6]邓国胜,辛华.美国志愿服务的制度设计及启示[J].社会科学辑刊,2017(1):79-85.
    [7]莫于川.中国志愿服务立法的新探索[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91.
    [8]王世强.日本非营利组织的法律框架及公益认定[J].学会,2012(10):48-23.
    [9]MINISTRY OF HEALTH,LABOR AND WELFARE.Changes in Numbers of Social Welfare Corporations[R/OL]http://www.mhlw.go.jp/english/wp/wp-hw7/dl/08e.pdf.
    [10]胡伯项,刘雨青.日本志愿服务的工作机制及其借鉴[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5):109-112.
    [11]MINISTRY OF HEALTH,LABOR AND WELFARE.Current Status of Volunteer Activities Ministry of Health[R/OL].http://www.mhlw.go.jp/english/wp/wp-hw5/dl/23010808e.pdf.
    [12]黄立志.被遮掩的中国名片--中国青年志愿者在海外[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7:30.
    [13]陆士桢.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概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6:104.
    [14]金锦萍.慈善法开启民间与政府共同为社会筑底的时代[N].人民日报,2016-3-21.
    1两者规定不一致的地方,用加粗显示予以标明。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