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内涵阐释与实现路径——对既有文献的综述与展望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Characteristic town: connotation interpretation and realization path——Review and prospect of existing literatures
  • 作者:徐世雨
  • 英文作者:Xu Shiyu;
  • 关键词:特色小镇 ; 新型城镇化 ; 研究综述 ; 内涵 ; 实现路径
  • 中文刊名:JSNY
  • 英文刊名: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 机构:德州学院历史与社会管理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5-28 14:15
  • 出版单位:苏农业科学
  • 年:2019
  • 期:v.47
  • 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编号:17BSSJ01);; 德州学院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调研课题(编号:30101102)
  • 语种:中文;
  • 页:JSNY201909007
  • 页数:5
  • CN:09
  • ISSN:32-1214/S
  • 分类号:40-44
摘要
特色小镇聚焦传统与新兴特色产业,融合产业、文化、旅游与社区功能,对转换发展模式、推进新型城镇化、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具有重大意义。在梳理特色小镇的概念、必要性和意义之后,探讨了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依据及其国际经验借鉴,对我国特色小镇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提出特色小镇建设要处理好体制机制创新与现行行政体制、政府与市场、理论与具体实践、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关系。
        
引文
[1]卫龙宝,史新杰.浙特色小镇建设的若干思考与建议[J].浙社会科学,2016(3):28-32.
    [2]陈延业.特色小镇展新风[J].中国·城乡桥,2006(3):43.
    [3]秦光荣.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特色小镇[J].城乡建设,2006(7):60-61.
    [4]向福明.湖北秭归县归州镇延续古城文脉建设特色小镇[J].城乡建设,2006(11):47-49.
    [5]张鸿雁.论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J].中国名城,2017(1):4-10.
    [6]赵士雯,赵艳华,国福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天津特色小镇培育策略研究[J].城市,2016(10):22-25.
    [7]秦诗立.特色小镇建设须着力“特”与“色”[J].浙经济,2015(12):42-43.
    [8]史云贵.当前我国特色小镇的功能与路径创新[J].国家治理,2017(14):18-27.
    [9]盛世豪,张伟明.特色小镇: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J].浙社会科学,2016(3):36-38.
    [10]张蔚文.政府与创建特色小镇:定位、到位与补位[J].浙社会科学,2016(3):43-45.
    [11]闵学勤.精准治理视角下的特色小镇及其创建路径[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55-60.
    [12]罗应光.特色小镇建设:西南边疆地区推进城镇化的主要载体[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11):43-44.
    [13]曾,慈锋.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小镇建设[J].宏观经济管理,2016(12):51-56.
    [14]罗万伦.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特色小镇建设分析[J].中国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5(2):92-95.
    [15]金兴华.浙实施特色小镇战略的意义、影响与路径选择[J].当代经济,2016(25):56-57.
    [16]韦福雷.特色小镇发展热潮中的冷思考[J].开放导报,2016(6):20-23.
    [17]埃比尼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M].金经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18]詹姆斯·E·万斯.延伸的城市——西方文明中的城市形态学[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466-467.
    [19]Porter M E.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M].Bost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
    [20]Williams S H.Urban aesthetics:an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cities[J].Town Planning Review,1954,25(2):95-113.
    [21]葛欣萍,李光全.以创新推动特色小镇发展[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6(2):38-41.
    [22]钟建林.特色小镇可借鉴国际慢城理念[J].浙经济,2015(21):54.
    [23]苏斯彬,张旭亮.浙特色小镇在新型城镇化中的实践模式探析[J].宏观经济管理,2016(10):73-75,80.
    [24]冯奎,黄曦英.准确把握推进特色小镇发展的政策重点[J].中国发展观察,2016(18):15-18.
    [25]沈琪芳.特色小镇培育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以湖州为例[J].浙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6(3):27-28.
    [26]孙超英,赵芮.推进四川特色小镇建设的若干思考——基于四川发展特色小镇的SWOT分析[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6(3):40-45.
    [27]桑士达.浙特色小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决策咨询,2017(1):41-44.
    [28]朱莹莹.浙特色小镇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16(3):49-56.
    [29]刘锡宾.我省特色小镇建设原则和对策研究[J].政策瞭望,2015(9):49-51.
    [30]唐勇.培育特色小镇需把握关键点[J].浙经济,2015(6):21-22.
    [31]陈清,吴祖卿.福建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资源+人才+创新”的策略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2017(3):161-166.
    [32]王振坡,薛珂,张颖,等.我国特色小镇发展进路探析[J].学习与实践,2017(4):23-30.
    [33]徐梦周,王祖强.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特色小镇的培育策略[J].中共浙省委党校学报,2016(5):38.
    [34]王小章.特色小镇的“特色”与“一般”[J].浙社会科学,2016(3):46-47.
    [35]杨梅,郝华勇.农业型特色小镇建设举措[J].开放导报,2017(3):85-8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