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散》故事考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extual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Guanglin San
  • 作者:李剑国
  • 英文作者:Li Jianguo;
  • 关键词:《广陵散》 ; 嵇康 ; 小说故事
  • 英文关键词:Guangling San;;Ji Kang;;Story
  • 中文刊名:WXWH
  • 英文刊名:Literature and Culture Studies
  • 机构:南开大学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3-11-15
  • 出版单位:文学与文化
  • 年:2013
  • 期:No.16
  • 语种:中文;
  • 页:WXWH201304002
  • 页数:11
  • CN:04
  • ISSN:12-1415/I
  • 分类号:6-16
摘要
《广陵散》由于与嵇康相关,成为古代最著名的琴曲,流传颇广。本文概括出六朝嵇康《广陵散》故事的两种类型,即古人之鬼授《广陵散》与嵇康之鬼授《广陵散》。并解析其中包含的意义,即表明人们对《广陵散》的崇拜心理,确信《广陵散》为嵇康所制,嵇康亡而《广陵散》绝。对唐五代涉及《广陵散》的小说故事也作出分析。
        Closely related to Ji Kang,Guanglin San has become most famous ancient guqin music and is very popular in China. This essay discusses two types of Guanglin San of Six dynasties,one is ancient scholars' Guanglin San Ji Kang's Guanglin San. It also analyzes the underlying meanings-- people's adoration for Guanglin San. It is convinced that Guanglin San was composed by Ji Kang and vaporized with the death of Ji Kang. Analysis is also made on the stories concerning Guanglin San in Five Dynasties and Ten Kingdoms period.
引文
①《广陵散考》附于戴氏《嵇康集校注》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
    ①计有《晋书》本传、《水经注》、《灵异志》、《灵鬼志》、《大周正乐》、《异苑》、《广博物志》引《真仙通鉴》、《太平御览》引《世说》、《灯下闲谈》、《太平广记》引《耳目记》。
    ②《广陵散考》三《嵇康之受广陵散》,《嵇康集校注》,第448~449页。
    ③《广陵散考》六《晋后广陵散之流传》,《嵇康集校注》,第454页。
    ④《隋书·经籍志》小说家类《燕丹子》下附注:“梁有《青史子》一卷。又……《语林》十卷,东晋处士裴启撰,亡。”可知此书亡于梁后、隋前。佚文所存甚夥。古之辑本有《五朝小说·魏晋小說》、《重编说郛》(卷五九)、《玉函山房辑佚书》、《汉学堂丛书》等本。鲁迅《古小说钩沉》有辑本,又有周楞伽辑注《裴启语林》(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世说新语·文学篇》:“裴郎作《语林》,始出,大为远近所传,时流年少,无不传写。”刘孝标注引《裴氏家传》:“裴荣,字荣期,河东(按:治今山西运城市夏县西北)人。父穉,丰城令。荣期少有风姿才气,好论古今人物。撰《语林》数卷,号曰《裴子》。”注又云:“檀道鸾谓裴松之,以为启作《语林》,荣傥别名启乎?”裴启著《语林》之事,刘宋檀道鸾《续晋阳秋》有记,《世说新语·轻诋篇》注引云:“晋隆和中,河东裴启撰汉魏以来迄于今时,言语应对之可称者,谓之《语林》。时人多好其事,文遂流行。”隆和乃东晋哀帝年号,凡一年,即362年。东晋大臣谢安(320—385)因其记载自己的言论失实予以排斥,“于此《语林》遂废”(《世说新语·轻诋篇》)。此书之撰,始于隆和中,但就佚文看,多有隆和后事,表明隆和后裴启一直在继续写作,并未因谢安的不满而停止。参见李剑国、陈洪主编:《中国小说通史·先唐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43~244页。
    ⑤据《艺文类聚》卷四四、《北堂书钞》卷一○九、《六帖》卷一四、《太平御览》卷五七七又卷八七箹亦引。按:刘敬叔《异苑》卷六亦载此事。今本《异苑》乃明人辑本,非原书,此条乃滥取《语林》或《灵鬼志》以充。参见拙著《唐前志怪小说史》(重修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第500~504页。
    ⑥据《太平御览》卷六四四。
    ⑦蔡邕《琴赋》、《琴操》不见著录,前者见《艺文类聚》卷四四等引,后者见《文选》卷一五张衡《归田赋》、卷一八马融《长笛赋》、卷二一庐谌《览古诗》、卷五五陆机《演连珠》注等引。
    ①《隋书·经籍志》杂传类著录《灵鬼志》三卷,荀氏撰,《旧唐书·经籍志》杂传类、《新唐书·艺文志》小说家类同。荀氏,不详何人,此书当作于东晋末期安帝之时。《古小说钩沉》有辑本。参见拙著《唐前志怪小說史》(重修订本),第438、442页。
    ②《灵异记》十卷,见《北史》卷八三《文苑·许善心传》、《隋书》卷五八《许善心传》及《隋书·经籍志》著录,已佚。参见《唐前志怪小说史》,第632~633页。
    ③《永乐琴书集成》,明成祖敕撰,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明内府写本,1983年,第四册,第1530~1540页。
    ④《隋志》杂传类著录《圣贤高士传赞》三卷,注:“嵇康撰,周续之注。”
    ①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六三《冀州·阜城县》:“华阳亭,即嵇康学琴于此。”又将华阳亭挪至阜城县,即今河北阜城县东古城。
    ②[东汉]应劭撰:《风俗通义校释》,吴树平校释,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404页。
    ③参见李剑国、张玉莲:《汉魏六朝志怪小说中的亭故事》,《南开学报》2008年第3期。
    ④又见敦煌斯二○七二号《佚类书·占梦》引《异菀》,黄永武主编《敦煌宝藏》第二辑第十五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印行,1981年,第693页);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四二引《异苑》。按:《异苑》今本与《天中记》同,当辑自《天中记》。《佚类书》引云:“嵇康少时,白日梦见丈夫,身长一丈,曰:‘我是黄帝时伶人,骸骨在君舍东,令(按:疑为今字)荐露。能为葬埋,当求厚报。’康觉后求骨,果见白骨,胫长一尺余,遂收葬之。至其夜,梦此人来,受《广陵散》。”
    ⑤《嘉泰会稽志》,《宋元方志丛刊》影印清嘉庆十三年刻本,中华书局,1990年,第7056页。
    ①《宝庆会稽续志》,《宋元方志丛刊》影印清嘉庆十三年刻本,第7178页。②《旧唐書》卷一二九《韩皋传》:“皋生知音律,尝观弹琴,至《止息》,叹曰:‘妙哉!嵇生之为是曲也,其当晋、魏之际乎!其音主商,商为秋声。秋也者,天将摇落肃杀,其岁之晏乎!又晋乘金运,商金声,此所以知魏之季而晋将代也。慢其商弦,与宫同音,是臣夺君之义也。所以知司马氏之将篡也。司马懿受魏明帝顾后嗣,反有篡夺之心,自诛曹爽,逆节弥露。王陵都督扬州,谋立荆王彪,毌丘俭、文钦、著葛诞,前后相继为扬州都督,咸有匡复魏室之谋,皆为懿父子所杀。叔夜以扬州故广陵之地,彼四人者,皆魏室文武大臣,咸败散广陵,《散》言魏氏散亡自广陵始也。《止息》者,晋虽暴兴,终止息于此也。其哀愤躁蹙、憯痛迫胁之旨,尽在于是矣。永嘉之乱,其应乎!叔夜撰此,将贻后代之知音者,且避晋、魏之祸,所以托之神鬼也。”《新唐书》卷一二六《韩皋传》亦载。按此出于唐卢言《卢氏杂说》,见《太平广记》卷二○三引(作《卢氏杂记》)。晚唐无名氏《大唐传载》亦载,《唐语林》卷三《识鉴》采之。韩皋之说解释《广陵散》创作背景及含义,宋人有赞同者,如北宋张方平《乐全集》卷四《广陵散》:“《广陵散》,妙哉嵇公其旨深,谁知此是亡国音。商声慢大宫声微,强臣专命王室卑。……义师三自广陵起,功皆不成竟夷戮。《广陵散》,宣诛凌,景诛俭,文诛诞。《广陵散》,晋室昌,魏室亡。”朱长文《琴史》卷四:“盖《广陵》之作,叔夜寓深意于其间,故其将死,犹恨不传。后之人虽粗得其音,而不知其意,更历千载而后得韩皋,可以无憾矣。”朱熹《朱子语类》卷二五:“如人传嵇康作《广陵散操》,当魏末晋初,其怒晋欲夺魏,慢了商弦,令宫弦相似(注:宫为君,商为臣),是臣陵君之象。其声愤怒躁急,如人闹相似,便可见音节也。”但更多的是反驳,大抵谓魏时扬州治寿春,与广陵不相涉。见刘攽《中山诗话》、何薳《春渚纪闻》卷八《辨广陵散》、郑兴裔《郑忠肃奏议遗集》卷下《广陵散辨》、王楙《野客丛书》卷一六《广陵》、欧阳忞《舆地广记》卷二○《淮南东路·扬州》、王应麟《困学纪闻》卷五《仪礼》等。沈括《梦溪笔谈》卷五《乐律一》云:“散自是曲名,如操、弄、掺、淡、序、引之类。”戴明扬《广陵散考》考证韩皋谬误,凡有四项。第二项言“散为曲名非拜散之义”,第三项言“魏之扬州非故广陵之地”。见《嵇康集校注》,第451~453页。王德埙《琴曲〈广陵散〉流变初考》则支持韩皋之说,见《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5年第4期,第21~22页。③按:今本《世说新语》及注无此。《太平御览》等类书引《世说》常为《幽明录》文,盖缘皆出刘义庆而误也。
    ①《天中记》卷四二。
    ②王德埙《历代“广陵散”众说综论》说:“但此后更有人附会神怪之说,如《灵异志》、《灵鬼志》、《大周正乐》、《广博物志》等等,纯系编造,为《广陵散》研究中的唯心主义流派。”(《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8年第2期,第44页)
    ③《困学纪闻》卷五《仪礼》。
    ④《天中记》卷四二。
    ⑤《广陵散考》引近人杨宗稷《琴镜续广陵散谱》跋,《嵇康集校注》,第451页。
    ⑥王世襄:《古琴名曲〈广陵散〉》,《人民音乐》1956年第4期,第19页。
    ①关于嵇康《广陵散》还有一说,北宋朱长文《琴史》卷三《杜夔》云:“杜夔,字公良,河南人。邃于声律,聪思过人,丝竹八音,靡所不能。为魏太乐令,绍复先代古乐,皆自夔始。帝尝对宾客,欲使吹笙鼓琴,夔有难色。帝怒,以他事黜之。或云夔妙于《广陵散》,嵇康就其子孟求得此声。”或云之说出自刘潜《琴议》,南宋何薳《春渚纪闻》卷八《辨广陵散》引曰:“又刘潜《琴议》称杜夔妙于《广陵散》,嵇中散就其子猛求得此声。”其子作猛,与孟异。郑兴裔《郑忠肃奏议遗集》卷下《广陵散辨》亦引,文同。按刘潜(484—550),《梁书》卷四一有传,字孝仪,官终明威将军、豫章内史。《琴议》不见著录。刘潜之说当出于传闻,盖杜夔崇拜者所为。②《广陵散考》引徐昂《畏垒笔记》云:“临命而作《太平引》,恐无是理,当以干令升《晋纪》作《广陵散》为正。”(《嵇康集校注》,第447页)
    ①持此说者甚多,如王世襄《古琴名曲〈广陵散〉》也认为“嵇康死后《广陵散》便失传了却非事实”,并说:“从发展情况来看我们可以相信《广陵散》是由短而长,经过多次的丰富发展,才达到明代《神奇秘谱》所刊印的四十五段的规模。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广陵散》在嵇康死后不但并未失传,相反的是被历代的音乐家添注了新的生命。”(《人民音乐》1956年第4期,第20页)王德埙《琴曲〈广陵散〉流变初考》谓:“嵇康死后,嵇氏《广陵散》不可能绝响。”一个重要论据就是“‘竹林’中人多为有修养的音乐家,他们不可能任其绝响”(《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5年第12期,第20~21页)。
    ②《文选》卷二六。
    ③《庾开府集》卷四。
    ④《李太白集》卷二五。
    ①《文选》卷二四《赠秀才入军五首》其四。
    ①《后村集》卷一一《挽赵漕简叔二首》其二。
    ①宋晁说之《景迂生集》卷九《抚古》。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