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选址与建造(上篇)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Site Sele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Early Architecture in Wuhan University (Part One)
  • 作者:童乔慧 ; 孙昕勇 ; 陈慧东
  • 英文作者:Tong Qiaohui;Sun Xinyong;Chen Huidong;
  • 关键词:武汉大学 ; 早期建筑 ; 选址 ; 建造
  • 英文关键词:Wuhan University;;Early architecture;;Site selection;;Construction
  • 中文刊名:HZJZ
  • 英文刊名:Huazhong Architecture
  • 机构: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 出版日期:2018-07-10
  • 出版单位:华中建筑
  • 年:2018
  • 期:v.36;No.254
  • 语种:中文;
  • 页:HZJZ201807030
  • 页数:3
  • CN:07
  • ISSN:42-1228/TU
  • 分类号:120-122
摘要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学府,武汉大学记录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演变和中西文化交融的发展,是研究近代历史变迁和城市建筑演变的珍贵资料。该文通过大量史料研究,分析20世纪30年代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最初设计原则、选址、建造到落成的艰巨历程,试图尽量还原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建造历史。
        As an important institution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Wuhan University records the evolution of modern Chinese educational syste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It is the precious material for the study of the changes of modern history and the evolution of urban architecture. Through a lot of historical research, analysis, we analyze the initial design principles, site selection, construction and completion of Wuhan University's early buildings in the 1930 s, trying to restore the construction history of Wuhan University's early buildings.
引文
[1]武汉大学周刊[J].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五月三十一日,第一二九期,武汉大学档案馆.
    [2]武汉大学周刊[J].中华民国十八年一月十日,第六期,武汉大学档案馆.
    [3]武汉大学周刊[J].中华民国十八年三月十一日,第十二期,武汉大学档案馆.
    [4]武汉大学周刊[J].中华民国十八年五月二十七日,第二十三期,武汉大学档案馆.
    [5]武汉大学周刊[J].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六月七日,第一三〇期,武汉大学档案馆.
    [6]刘珊珊、黄晓,国立武汉大学校园建筑师开尔斯研究.建筑史[J].2014年01期.
    [7]武汉大学周刊[J].中华民国十八年十月十四日,第三十一期,武汉大学档案馆.
    [8]武汉大学周刊[J].中华民国十八年九月三十日,第二十九期,武汉大学档案馆.
    [9]武汉大学周刊[J].中华民国十九年九月二十一日,第六十六期,武汉大学档案馆.
    [10]武汉大学周刊[J].中华民国十九年十二月十四日,第七十八期,武汉大学档案馆.
    [11]武汉大学周刊[J].中华民国十八年十一月十七日,第三十六期,武汉大学档案馆.
    [12]武汉大学周刊[J].中华民国二十年十月十二日,第一〇三期,武汉大学档案馆.
    [13]武汉大学周刊[J].中华民国二十年十一月十六日,第一〇八期,武汉大学档案馆.
    [14]武汉大学周刊[J].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二月二十五日,第一一七期,武汉大学档案馆.
    (1)开尔斯(F.H.Kales),1882—1957,1916年到中国从事工程技术工作。20世纪20~30年代曾参加过中国许多大工程的建设。1928年经李四光的推荐,担任新校舍建筑工程师,武汉大学同时期所有建筑均出自他手,后被聘为武汉大学名誉工程师。
    (2)汉协盛,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7年),厂址设在汉口六合路。厂主沈祝三,浙江宁波人,生于光绪三年(1877年)。汉协盛是近代武汉众多营造厂中最富盛名的一个,营造的大型建筑工程包括平和打包厂、交通银行、景明大楼、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群等。
    (3)张难先,1873—1968,字难先,号义痴,湖北沔阳(今仙桃市)人,1928年任国民党湖北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长,参与筹建湖北省银行和武汉大学。
    (4)胡宗铎,1892—1962,字今予,湖北黄梅人。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第七旅旅长、第二师师长、第三路军第三纵队指挥、第十九军军长等职。1928年10月任武汉市政委员会委员长。
    (5)叶雅各,1894—1967,又名雅谷,生于广东省番禺县。1918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森林系科学学士学位;1919年又入美国耶鲁大学森林学院学习,获森林硕士学位。1928年7月,叶雅各任“国立武汉大学新校舍建筑设备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他以林学家的眼光,和李四光一起选定了珞珈山为建校新址。从1929年起,他按照建委会的规划,在校园亲自进行造林设计。采取自采种、自育苗、自栽植、自保护的勤俭建校办法,在他悉心管理下,不足10年珞珈山上已蔚然成林,鸟语花香,成为全国绿化的典范。
    (6)石瑛,1879—1943,字蘅青,湖北省阳新县人,曾任国立武昌大学校长,国民党一大中央委员、南京市市长。
    (7)刘树杞,1890—1935,字楚青,湖北蒲圻县人,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1928年春任湖北教育厅厅长,7月任国立武汉大学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8月任代理校长,与李四光一起选定珞珈山为新校址。
    (8)本校及武汉政治分会有关武汉大学建筑设备委员会文件,武汉大学档案馆,1928。
    (9)武汉大学周刊[J],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五月三十一日,第一二九期,武汉大学档案馆。
    (10)武汉大学周刊[J],中华民国十八年一月十日,第六期,武汉大学档案馆。
    (11)武汉大学周刊[J],中华民国十八年三月十一日,第十二期,武汉大学档案馆。
    (12)王世杰,1891—1981,字雪艇。生于湖北省崇阳。武汉大学首任校长。1917年获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士,1920年获法国巴黎大学法学研究所法学博士。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民国政府法制局局长,国立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法制组主任等职,与胡适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
    (13)武汉大学周刊[J],中华民国十八年五月二十七日,第二十三期,武汉大学档案馆。
    (14)周鲠生,1889—1971,又名周览,湖南长沙府长沙县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法学家、外交史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第一部宪法起草的四位顾问之一。获爱丁堡大学博士学位及巴黎大学国际法学博士学位。历任国立北京大学、国立东南大学、国立武汉大学教授及校务长。
    (15)武汉大学周刊[J],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六月七日,第一三〇期,武汉大学档案馆。
    (16)缪恩钊,1893—1959,江苏常州人。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获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土木工程系学士学位,1929年3月,应国立武汉大学建筑设备委员会邀请担任珞珈山新校舍监造工程师、工程处负责人,负责施工技术监督及部分结构、水暖设计。
    (17)刘珊珊、黄晓,国立武汉大学校园建筑师开尔斯研究,建筑史[J],2014年01期,2014。
    (18)武汉大学周刊[J],中华民国十八年十月十四日,第三十一期,武汉大学档案馆。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