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OCT下病理性高度近视、黄斑裂孔与视网膜脱离的观察及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眼轴的黄斑裂孔和病理性高度近视眼底改变患者的黄斑裂孔形态学特征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SD--OCT)进行对比性研究,客观评价OCT在病理性高度近视黄斑裂孔与正常眼轴黄斑裂孔继发RD诊断中应用是否有相关性。方法自2014年3月~2016年11月,在山西省运城市眼科医院门诊及住院随访病理性高度近视黄斑裂孔与正常眼轴特发性黄斑裂孔继发RD行光学相关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tomography,OCT),检查对病理性高度近视黄斑裂孔与正常眼轴黄斑裂孔继发RD患者进行进一步研究。高度近视入选标准:屈光度》-6.00D,眼轴长度》24 mm。病理性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继发RD的患者行眼科检查(underwet complete ocular examination),A超(A-scan)、B超检查(B-scan)、眼底检查(fundus photography)和OCT检查。A超测眼轴、B超检查观察是否有后巩膜葡萄周、眼底检查和OCT检查来观察测量中心凹处黄斑裂孔的距离。对中心凹处黄斑裂孔的宽带进行测量。结果在此期间符合条件的21只眼中,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继发RD)11例11眼和正常人和10例10眼,OCT显示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继发视网膜脱离的11只眼其OCT图像特征主要为黄斑中心凹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脱离区为浆液性暗腔,与玻璃体腔相连。高度近视眼底改视网膜脱离组:屈光度(-11.20±4.12)D,眼轴长度(30.21±1.237)mm,视力为手动,后巩膜葡萄肿的发生率为95.32%;玻璃体黄斑牵引组:屈光度(+1.23±2.12)D,眼轴长度(23.21±1.237)mm,视力为(0.3±0.2),后巩膜葡萄肿的发生率为11%。结论 1.通过OCT我们可以清晰的观察到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继发视网膜脱离的形态学特征;2.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的眼轴长度继发视网膜脱离具有相关性且呈正相关;3.后巩膜葡萄肿在高近视黄斑裂孔继发视网膜脱离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引文
[1]Albert weijland,Franz Fankhauser.Automated Perimetry Visual Field Digest 2009;7:81-92
    [2]刘杏,黄时洲.视神经疾病的OCT图像特征光学相干断层扫描[J].眼科临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学,2007,13:359-378.
    [3]张承芬.近视眼的眼底改变.眼底病学,1998,1,1:388-396.
    [4]张承芬.视网膜脱离.眼底病学,1998,1,1:371-383.
    [5]葛坚,王宁利,黎晓新,等.眼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345-346.
    [6]刘汉生.眼底病的频域OCT检查图谱[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9,25:285-28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