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1911:青年学生的价值选择及启示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陈海峰
  • 中文刊名:ZLXI
  • 英文刊名:Teaching Reference of Middle School History
  • 机构:浙江师范大学;
  • 出版日期:2019-06-10
  • 出版单位: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年:2019
  • 期:No.461
  • 语种:中文;
  • 页:ZLXI201911003
  • 页数:5
  • CN:11
  • ISSN:61-1036/G4
  • 分类号:6-10
摘要
<正>甲午战败,世变之亟,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民族意识开始出现群体性的"初步觉醒"~([1]),社会各界"救亡图存"的使命更为迫切。"学生是透视近代中国的一把钥匙"~([2])。甲午战争失败至辛亥革命爆发时期(1895-1911),青年学生展现出了"新"的力量。他们形成学潮,抵制外货,收回路权,推动教育发展,参与国会请愿,投身革命新军,有力地推动着近代社会的变革。可以说,"近代中国的青年学生,是除旧布新的重要社会力
        
引文
[1]史革新.略议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四次觉醒[J].高校理论战线,2009(3):51.
    [2]刘训华.学业、革命与前程——大转局中的清末浙江学生(1901-1911)[M].北京:中华书局,2018:409-416.
    [3]桑兵.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杨天石.帝制的终结[M].长沙:岳麓书社,2013:序7.
    [5]闵杰.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第2卷[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6]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507.
    [7]尚小明.留日学生与清末新政[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3.
    [8]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65.
    [9]王韬.弢园文录外编[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271.
    [10]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外二种)[M].北京:中华书局,1992:9.
    [11]蒋梦麟.西潮与新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2]梁启超.变法通议[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5.
    [13]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131.
    [14]康有为.康有为全集:第二集[M].姜义华,张荣华,编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5]康有为.康有为全集:第四集[M].姜义华,张荣华,编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58.
    [16]梁启超.新民说[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
    [17]李金和.平民化自由人格——梁启超新民人格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摘要2.
    [18]李忠.新世纪的曙光——晚清新式教育活动研究(1840-1911)[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298.
    [19]李明华.时代演进与价值选择——中国价值观探讨[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10.
    [20]蒋廷黻.中国近代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21]宋惠昌.人的发现与人的解放:近代中国价值观的嬗变[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2.
    [22]容闳.西学东渐记[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19.
    [23]马俊峰.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38-239.
    [24]李从军.价值体系的历史选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