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生态危机视域下人的感性自由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王国富 ; 刘羽婷
  • 关键词:生态问题 ; 理性至上 ; 自由 ; 感性活动
  • 中文刊名:SHKK
  • 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 Journal
  • 机构: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 出版日期:2018-11-15
  • 出版单位:社会科学辑刊
  • 年:2018
  • 期:No.239
  • 语种:中文;
  • 页:SHKK201806022
  • 页数:6
  • CN:06
  • ISSN:21-1012/C
  • 分类号:185-190
摘要
当代社会存在两种生态伦理思潮——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推崇人类利益至上的价值立场,把自然视为人的生存工具。非人类中心主义批评人类利益至上的偏执立场,主张确立人与自然界的价值平等地位。通过梳理德国古典哲学中理性的演变路径,有助于分析人类中心主义陷入困境的思想根源。从马克思对社会生产自由的具体内容的哲学探讨出发,结合消费社会理论对消费自由的社会性内容的思考,阐释生产和消费体现的人的自由的有限性特征,揭示人的感性解放的现实维度,挖掘马克思感性活动视角的自由思想。
        
引文
[1][13][14][15][16][1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34、499、162、163、690、161页。
    [2][挪]希·G尔贝克等:《跨越边界的哲学:挪威哲学文集》,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58页。
    [3][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李秋零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41页。
    [4][5]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97、104页。
    [6][7]李泽厚:《批判哲学的批判》,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40、40页。
    [8][9][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邓晓芒译,杨祖陶校,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2、32页。
    [10][11][德]黑格尔:《精神哲学》,杨祖陶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0、20页。
    [12][德]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83页。
    [18][法]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9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