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网络研修工作室主持人引领能力模型的构建——基于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刘赣洪 ; 杨敏
  • 关键词:教师网络研修 ; 工作室主持人 ; 引领能力
  • 中文刊名:SDJK
  • 英文刊名:Contemporary Education Sciences
  • 机构: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31
  • 出版单位:当代教育科学
  • 年:2019
  • 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乡土文化视域下乡村教师整合研修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8JY11)的研究成果之一
  • 语种:中文;
  • 页:SDJK201901011
  • 页数:6
  • CN:01
  • ISSN:37-1408/G4
  • 分类号:55-60
摘要
网络研修工作室主持人是网络研修的核心人物和组织实施者,其引领能力与网络研修效果直接相关,而我国目前并无明确的主持人遴选标准。该研究在教师领导和教研员的能力结构基础上建构了主持人的引领能力初始模型,并对J省493名省级网络研修工作室主持人分两次问卷施测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凝练出由组织领导、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理念组成的四维主持人引领能力模型;进一步解析模型认为,由于特定职责所致,主持人之组织领导能力是以服务为导向、专业知识以能力为导向、专业技能以问题为导向、专业理念以目标为导向,最终实现的是主持人与学员共同专业发展。
        
引文
[1]马立,郁晓华,祝智庭.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网络研修[J].教育研究,2011,(11):21-28.
    [2][54]刘赣洪,郭楚楚.网络研修工作室专题设计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5(3):46-48,56.
    [3]周婷.江西省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工作室的适用性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5.
    [4][50]王文君,杨永亮.基于微课资源的教师网络研修模式构建与活动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6,(1):116-122.
    [5]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实施指南[EB/OL]. 2014-03-27/[2018-07-14]. http://guopei.ncet.edu.cn/detailannouncement-10590.html.
    [6]曾艳,张佳伟.名师作为学习领导者的角色实践与困境——基于上海市名师工作室的案例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6,(4):92-98.
    [7]王国华,张立国.教师使用网络研修工作坊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7,(9):26-34.
    [8]杨永亮.基于微课资源的教师网络研修模式构建——以某市微课研修社区为例[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5.
    [9]Panos Vlachopoulos&Ray McAleese.E-Moderang in On-Line ProblemSolving:a new role for teachers?.University of Aberdeen,Hilton Campus,Aberdeen,AB24 4FA,Scotland.
    [10]赵可云,杨鑫.教研员区域信息化教学引领力模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3):116-122.
    [11]金建生.中小学教师领导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12]初龙嘉.教研员:基于问题解决的专业引领者[J].当代教育科学,2011,(2):54-56.
    [13]金建生.分布式机制的教师领导[J].教育发展研究,2007,(11):39-42.
    [14]康蕊.美国教师领导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15]钟晨音,徐长江.教师领导的理念及其实现[J].教师教育研究,2011,(3):12-16.
    [16]郭学君.教师领导的双重身份认同[J].现代教育管理,2018,(3):71-76.
    [17]卢立涛,沈茜,梁威.我国近三十年教研员研究的元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4,(2):49-55.
    [18]崔允漷.论教研室的定位与教研员的专业发展[J].上海教育科研,2009,(8):4-8.
    [19]陈峥.弱化等级,扩大内涵——西方领袖教师对我国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3,(8):39-42.
    [20]刘宝剑.教研员的职业角色与工作智慧[J].上海教育科研,2009,(8):14-15.
    [21]徐新民,缪爱明.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工作要义[J].中国教育学刊,2013,(1):86-87.
    [22]齐鲁名师名校长网络工作室正式启动[EB/OL]. 2010-01-06[2018-06-30]. http://www.sdedu.gov.cn/sdjy/_gzdt/477495/index.html.
    [23]江西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2012-2013学年度全省普通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培训名师网络指导研修工作的通知[EB/OL].(2012-10-18)[2018-07-15].http://www.jxedu.gov.cn/info/2340/73478.htm.
    [24][46]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培训指南的通知[EB/OL].(2016-01-14)[2018-07-14].http://www. moe. gov. cn/srcsite/A10/s7034/201601/t20160126_228910. html.
    [25]许新建.浅析校长如何凝聚教师群体的向心力[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16):51-52.
    [26]杨思博,侯沛勇,林娜.浅淡影响凝聚力的主要因素[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7-58.
    [27]韩爽.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指向的名师工作室运行研究——以吉林省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为个案[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
    [28]李·S·舒尔曼,王幼真,刘捷.理论、实践与教育的专业化[J].比较教育研究,1999,(3):36-40.
    [29]罗生全,孟宪云.教研员胜任力初探[J].教育研究,2017,(9):124-131.
    [30]钟启泉.教师研修:新格局与新挑战[J].教育发展研究,2013,(12):20-25.
    [31]崔允漷,王少非.教师专业发展即专业实践的改善[J].教育研究,2014,(9):77-82.
    [32]毕景刚,韩颖.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教研员的角色与职业素养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4,(6):31-33.
    [33]吴思孝.教师专业精神:内涵$价值与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4):39-43.
    [34]翁朱华.现代远程教育教师专业素养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2):71-77.
    [35]张思,刘清堂,熊久明.认知学徒制视域下教师工作坊研修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2):84-89.
    [36]张思,刘清堂,朱姣姣,熊久明.教师工作坊中的知识共享行为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5,(5):49-55.
    [37]秦磊.论以专业服务理念完善教研组织架构[J].教育研究,2013,(4):46-50,69.
    [38]金建生.英美澳加教师领导研究进展述要[J].比较教育研究,2008,(8):58-61.
    [39]沈萍霞.教师权威:内涵、特点及实现路径[J].当代教师教育,2017,(2):53-57.
    [40]卓平.教研员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J].人民教育,2003,(19):34-35.
    [41]马云鹏,赵冬臣,韩继伟.教师专业知识的测查与分析[J].教育研究,2010,(12):70-76.
    [42]李红惠.国际教师专业标准制定:时代背景、理论依据与框架内容——兼论我国教师专业标准的特点[J].教师发展研究,2018,(2):119-124.
    [43]朱旭东.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模型建构[J].教育研究,2014,(6):81-90.
    [44]王强.国外教师专业标准体系构建的经验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8,(7):38-41.
    [45]解月光,褚丹,曲茜茜,赵琳.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结构模型及发展阶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9):1-7.
    [47]任学宝.教研的转型方向与使命[J].课程·教材·教法,2017,(4):15-19.
    [48]赵才欣.教师的期待与教研员的责任[J].教学研究,2008,(10):49-50.
    [49]黄慧芳,辛一君,俞树煜,李自青.我国教师网络研修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5,(5):35-41.
    [51]李飞.引领与自主:学校变革中的教师领导与管理[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52]刘玲.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专业标准的思考与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5):30-32.
    [53]罗滨.教研员核心素养:教研转型背景下的新修炼[J].中小学管理,2016,(4):15-17.
    [55]李立君,丁新,武丽志.教师工作坊网络研修的“重要他人”研究——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5,(2):90-95,11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