鬻熊奠基肇业与熊绎受封立国——商末周初芈楚史论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Yuxiong Laid the Foundation and Started His Business and Xiong Yi Was Feuded and Founded His Country——On the History of Qian and Chu at the End of Shang Dynasty and the Beginning of Zhou Dynasty
  • 作者:蔡靖泉
  • 英文作者:Cai Jingquan;
  • 关键词:鬻熊 ; 熊绎 ; 周公 ; 京宗 ; 夷屯 ; 丹阳
  • 中文刊名:ZDXB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Staff and Worker's University
  • 机构:华中师范大学;
  • 出版日期:2019-02-28
  • 出版单位:职大学报
  • 年:2019
  • 期:No.128
  • 语种:中文;
  • 页:ZDXB201901023
  • 页数:12
  • CN:01
  • ISSN:15-1203/G4
  • 分类号:104-115
摘要
商末,僻居南土、励精图治的芈楚之君鬻熊往归西伯,"子事文王",为周人看重。周初封建诸侯,鬻熊曾孙熊绎也承其惠泽得以封立,从而开创周代南方赫赫楚国约800年的历史。清华楚简《楚居》记述自季连至熊狂几代楚先公皆居的京宗,当即《世本·居篇》记载鬻熊所居的丹阳,地望应在丹淅之会的丹水北岸。《史记》记载熊绎所居的楚都丹阳,当即《楚居》记载熊绎徙居的夷屯,地望应在荆雎山间的夷水滨阜。京宗为楚先公所居商代后期方国都邑,地名丹阳。夷屯为熊绎迁建的西周楚国都邑,都号丹阳。熊绎受封当在周公摄政年间,实为周公所封。周公还政成王,因朝臣谮害而亡奔楚国,无疑是相信楚人对他会知恩图报而敬迎礼遇。周公虽被成王请归朝廷,却并非如意,不久病故。接纳周公亡奔的楚子,也在成康之世备受周室歧视而与周日益疏离。楚人筚路蓝缕,艰苦创业,至昭王之世与周反目为敌,挣脱周室管束而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引文
[1]《汉书·艺文志》著录“道家者流”中有“《鬻子》二十二篇”,班固注:“名熊,为周师,自文王以下问道焉,周封为楚祖。”《史记·周本纪》裴骃《集解》引刘向《别录》:“鬻子名熊,封于楚。”
    [2]《诗经·大雅·文王》.
    [3]李学勤.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M].中西书局,2010,P183.
    [4]刘国忠.清华简保护及研究情况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9,(9).
    [5]李学勤.论清华简<楚居>中的古史传说[J].中国史研究》2011,(1).
    [6]黄德宽.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概述[J].文物,2017,(9).
    [7]说详拙文.炎帝·颛顼·祝融———楚人始祖论[J].江汉论坛,2014,(12).
    [8]子居.清华简<楚居>解析[EB/OL].简帛研究网(www.jianbo.org),2011-3-30.
    [9]高崇文.清华简〈楚居〉所载楚早期居地辨析[J].江汉考古,2011,(4).
    [10]晏昌贵.清华简<楚居>中所见季连徙居地及其相关问题[M].楚文化研究论集》(第十集),武昌:湖北美术出版社,2011.郑杰祥.清华简《楚居》所记楚族起源地的探讨[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5,(1).
    [11]杜勇.清华简《楚居》所见楚人早期居邑考[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3,(11).
    [12]凡国栋.清华简《楚居》中与季连有关的几个地名[M].楚文化研究论集(第十集),武昌:湖北美术出版社,2011.
    [13]黄灵庚.清华战国竹简《楚居》笺疏[J].中华文史论丛,2012,(1).
    [14]宋华强.清华简《楚居》1—2号与楚人早期历史传说[J].文史,2012,(2),北京:中华书局,2012.
    [15]周宏伟.楚人源于关中平原新证———以清华简《楚居》相关地名的考释为中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2).
    [16]尹红兵等.“京宗”地望辨析[J].江汉考古,2013,(1).
    [17]张龑.清华简《楚居与楚族起源[J].中原文物,2014,(2).
    [18]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M].P80.昭王时代的“尊”铭有“王诰宗小子于京室”。唐兰说明:“此与前尊同为四月丙戌在成周京宗,王赏贝,是同时同事。”
    [19]见孙重恩、黄运甫《楚始都丹阳考辨》(郑州大学学报)1980年第4期)、裴明相《楚都丹阳试探》(《文物》1980年第10期))等.
    [20]《尚书大传》卷二:“散宜生、南宫适、闳夭三子相与学讼于太公,四子遂见西伯于羑里,献宝以免文王。孔子曰:‘文王得四臣。’”《汉书·古今人表》“上中仁人”:“大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师古曰:“大颠以下,文王之四友也。”据《论语·泰伯》何晏《集解》及邢昺疏,大颠、闳夭、散宜生都为武王所谓“予有治官之臣十人者”之列.
    [21]段渝.论周、楚早期的关系[J].社会科学研究,1986,(5).其说又见唐嘉弘《试谈周王与楚君的关系———读周原甲骨“楚子来告”札记》(《文物》1985年第7期).
    [22]张正明.“《鬻熊为文王之师”解》辨误[J].江汉论坛,1983,(9).
    [23]《左传·成公十三年》。
    [24]陕西周原考古队.陕西岐山凤雏村发现周初甲骨文[J].文物,1979,(10).曹玮.周原甲骨文[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2.
    [25]徐中舒.周原甲骨初论[M]//徐中舒历史论文选辑北京:中华书局,1998.
    [26]《汉书·艺文志》著录的“《鬻子》二十二篇”大概成书于战国,早已亡佚。传世《鬻子》有唐人逢行粫注本十四篇,已经亡佚。《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收有《鬻子》一卷,其《总目提要》断为“决非三代旧文”。清人叶德辉有校辑本《鬻子》二卷,第一卷为逢行粫注本,第二卷为《列子》、《新书》等古籍引录鬻子言论的辑本。今人编著有钟肇鹏《鬻子校理》、张京华《鬻子笺证》等.
    [27]唐兰.论周昭王时代的青铜器铭刻[J].古文字研究(第二辑),中华书局,1981.
    [28]文心雕龙·诸子.
    [29]涂又光.楚国哲学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P51.
    [30]《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史记·齐太公世家》;“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邱。”
    [31]张正明.楚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P28.
    [32]其解释尚可商榷。屈原《天问》:“启棘宾商,《九辩》《九歌》。”启:夏启;棘:通“急”;宾:朝见;商: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谓为“帝”字之形讹,指天帝。《山海经·大荒西经》:“(夏后)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
    [33]《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鲁、衞、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飵、晋、应、韩,武之穆也。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34]《春秋公羊传·隐公五年》,《史记·燕召公世家》亦有记载.
    [35]杨向奎.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P113~114.
    [36]徐中舒《殷周之际史迹之检讨》:“就周人在南土之史迹言,此诸姬立国,必不在武王以后。”(《徐中舒历史论文选辑》,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664页)杨向奎《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东南地区,所谓汉阳诸姬,武王东征前已有移殖。”(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13页).
    [37]位于今河南南阳境内的周代姜姓申国和吕国、今湖北随州一带的周代姬姓唐国,或为周武王封建。位于今随州一带的周代曾随,当为周武王遣宗姬子弟入南土曾国督政主政而变成姬姓随国。位于今随州一带的西周鄂国,则为本居西周东都洛邑附近的鄂国贵族被周武王南迁后的再建诸侯国。参见拙文《鄂国史迹与楚人至鄂》(《湖北社会科学》2017年第10期).
    [38]吕思勉、童书业等持“丹淅说”,皆谓本清人宋翔凤所考。其实,宋氏明言鬻熊所居在丹淅之会的丹阳,熊绎所居丹阳在荆山之麓的南漳,见《过庭录·楚鬻熊居丹阳、武王徙郢考》。
    [39]刘彬徽.楚季编钟及其他新见楚铭铜器研究[M].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九辑),岳麓书社,2013,P196~216.其文认为,《楚居》中记述的“夷屯”应读为“夷陵”,“宜昌古称夷陵,也是共识。出土楚季钟等文物的万福垴遗址正好位于古夷陵地域,也就是处在西周楚都丹阳地域内”.
    [40]张天恩.丹江上游西周遗存与早期楚文化关系试析[M].周秦文明论丛(第二辑),三秦出版社,2009,P80~87.武汉大学考古与博物馆学系等《湖北郧县辽瓦店子遗址东周遗存的发掘》(《考古》2008年第4期;何晓琳、高崇文《试论“过凤楼类型”考古学文化》(《江汉考古》2011年第1期);高崇文:《从曾、鄂考古新发现谈周昭王伐楚路线》(《江汉考古》2017年第4期).
    [41]何琳仪.楚王熊丽考[J].中国史研究,2000,(4).
    [42]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M].北京:中西书局,2010,P185.
    [43]李学勤.论清华简《楚居》中的古史传说[J].中国史研究,2011,(1).
    [44]高崇文.清华简《楚居》所载楚早期居地辨析[J].江汉考古,2011,(4).
    [45]陈伟.读清华简《楚居》札记[EB/OL].简帛网,www.bsm.org.cn,2011-1-8.李家浩.谈清华战国竹简《楚居》的“夷窀”及其他———兼谈包山楚简的“人”等[M].出土文献,(第2辑),上海:中西书局,2011.
    [46]笪浩波.从清华简《楚居》看楚史的若干问题[J].中国史研究,2015,(1).
    [47]张正明、喻宗汉.熊绎所居丹阳考[J].江汉论坛,1990,增刊《楚学论丛》.
    [48]陈伟.清华简《楚居》‘楩室’故事小考[J].简帛网,www.bsm.org.cn,2011-2-3.
    [49]杨向奎.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J].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50]《左传·昭公十二年》。
    [51]《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记述楚国神箭手陈音对越王勾践说:“楚累世盖以桃弓、棘矢而备邻国也”.
    [52]唐嘉弘.试谈周王与楚君的关系———读周原甲骨“楚子来告”札记[J].文物,1985,(7).
    [53]陈恩林.先秦两汉文献中所见周代诸侯五等爵[J].历史研究,1994,(6).
    [54]史学界一些名宿如傅斯年、郭沫若、杨树达、胡厚宣、陈槃等,也否定周代存在五等爵制。见傅斯年《论所谓五等爵》,《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二本,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本;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四篇《周代彝铭中无五服五等之制》,《郭沫若全集》历史编1,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郭沫若《金文所无考·五等爵禄》,《金文丛考》,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杨树达《古爵名无定称说》,《积微居小学述林》卷六,中华书局1983年版;胡厚宣《殷代封建制度考》,《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陈槃《春秋大事表列国爵姓及存灭表撰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55]说详拙文.周公营建洛邑与“成王定鼎于郏鄏”[J].西部学刊,2015,(4).
    [56]见《史记》的《鲁周公世家》和《蒙恬列传》。周公奔楚之事,尽管古今学界都有异辞,但多数学者相信《史记》所述其事必为史实,只是对周公因何奔楚、怎样奔楚、奔楚的动机和结果等具体问题见解不尽相同。参见俞正燮《癸巳类稿》卷一《周公奔楚义》、刘盼遂《论衡校释·感类篇》(中华书局1990年版)、(徐中舒《殷周之际史迹之检讨》(《徐中舒历史论文选辑》,中华书局,1998)、杨宽《西周时代的楚国》(《江汉论坛》1981年第5期)、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1)、杨向奎《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人民出版社,1992)等.
    [57]梁玉绳.史记志疑(卷十八)鲁周公世家[M].中华书局,1981,P874.
    [58]《史记·蒙恬列传》.
    [59]王充《论衡·气寿篇》:“邵(召)公,周公之兄也,至康王之时,尚为太保。”皇甫谧《帝王世纪》:“邵(召)公为文王庶子。”
    [60]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三)[J].考古学报,1956,(1).
    [61]杨宽.西周时代的楚国[J].江汉论坛,1981,(5)
    [62]《左传·昭公十五年》.
    [63]《史记·楚世家》:“熊绎生熊艾,熊艾生熊黑旦,熊黑旦生熊胜。熊胜以弟熊杨为后。”《楚居》:“至酓只、酓舟旦、酓樊及酓赐。”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