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盛夏延边地区两场暴雨对比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张莹莹 ; 谢丽坤 ; 冯景瑜 ; 胡中明
  • 关键词:副高 ; 暴雨 ; 动力条件 ; 水汽条件
  • 中文刊名:JLQX
  • 英文刊名: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 机构:延边州气象局;吉林省气象台;
  • 出版日期:2018-06-15
  • 出版单位:气象灾害防御
  • 年:2018
  • 期:v.25;No.101
  • 基金: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高分辨率资料在吉林省致灾暴雨中的应用与分析(CMAYBY2018-019)”;; “2017年盛夏吉林省东部三次短时暴雨成因及可预报性研究(CMAYBY2018-020)”共同资助
  • 语种:中文;
  • 页:JLQX201802003
  • 页数:4
  • CN:02
  • ISSN:22-1412/P
  • 分类号:8-11
摘要
利用多种观测资料对2017年延边地区两场暴雨的天气特征及环境条件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强降水均发生在副高后部,584线南落期间;过程二副高较为稳定,且位置较过程一偏北,强度偏强,西南急流的长时间维持将西太平洋水汽不断向强降水区域输送;过程二对流层中低层的切变和低压倒槽的辐合区为暴雨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抬升条件,中低层的辐合和高层急流的辐散抽吸作用,使垂直运动得到持续发展;过程二边界层的冷空气侵入加大了层结不稳定,锋区加强,高能舌的伸入与能量锋区的南落,使不稳定能量累积、释放,促使降水进一步加强;过程一副高相对较弱且对流层中下层无明显切变,无论是动力、水汽及不稳定条件都弱于过程二。
        
引文
[1]姜红霞,刘姝妹,于男洋.2013年8月14-16日辽源连续两场大暴雨天气对比分析[J].气象灾害防御,2015,22(1):5-8.
    [2]孙钦宏,王晓明,陈长胜,等.吉林省“7.28”强对流暴雨过程地闪活动特征分析[J].气象灾害防御,2014,21(3):17-21.
    [3]白佳蕴,王恂,庄宏金,等.吉林省东南部一场局地大暴雨的天气分析[J].气象灾害防御,2015,22(2):5-8.
    [4]杨雪艳,张硕,秦玉林,等.吉林省短时强降水天气的中尺度特征及概念模型[J].气象灾害防御,2014,21(4):1-5.
    [5]孙妍,杨紫超,云天,等.吉林省短时强降雨天气特征及大尺度环境条件[J].气象灾害防御,2015,22(2):9-12.
    [6]井宇,陈闯,井喜,等.黄土高原一次引发短时致洪暴雨MCC的特点及成因[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6,36(3):7-13.
    [7]田成娟,朱平,马琼,等.青藏高原东北部两次区域性大到暴雨对比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7,37(1):1-6.
    [8]陈宫燕,次仁,普布桑姆,等.青藏高原两次极端暴雨过程对比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7,37(2):8-15.
    [9]王东仙,崔恒立,牛奔.鄂东一次大暴雨过程的成因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7,37(2):16-21.
    [10]卢萍,杨康权.四川盆地三个典型落区西南涡暴雨天气成因的对比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7,37(3):16-20.
    [11]孙明生,李国旺,尹青,等.“7·21”北京特大暴雨成因分析(Ⅰ):天气特征、层结与水汽条件[J].暴雨灾害,2013,32(3):210-217.
    [12]孙继松,何娜,王国荣,等.“7.21”北京大暴雨系统的结构演变特征及成因初探[J].暴雨灾害,2012,31(3):218-225.
    [13]郑婧,孙素琴,许爱华,等.强锋区结构的梅雨锋短时暴雨形成和维持机制[J].高原气象,2015,34(4):1084-1094.
    [14]李毓芳,鹿晓丹.梅雨暴雨系统中的θse暖盖[J].气象科学研究院院刊,1987,2(1):12-2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