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来是与非——回眸当代“传统文化热”的源与流(二)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樊星
  • 中文刊名:MZXS
  • 英文刊名:Masterpieces Review
  • 机构:武汉大学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3-10
  • 出版单位:名作欣赏
  • 年:2019
  • 期:No.639
  • 语种:中文;
  • 页:MZXS201907002
  • 页数:6
  • CN:07
  • ISSN:14-1034/I
  • 分类号:15-20
摘要
<正>四20世纪80年代的"传统文化热"还有一大看点,就是文学界的"寻根热"。早在1985年"寻根热"之前,就有老作家开始了"寻根"的探索。李準出版于1979年的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就显示了他在动乱年代里思考"是什么精神支持着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延续和发展"这一主题的答案:"最基层的广大劳动人民,他们身上的道德、品质、伦理、爱情、智慧和创造力,是如此光辉灿烂,这是五千年文化的结晶,这是我们古老祖国的
        
引文
(1)李凖:《黄河东流去·开头的话》,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第2页。
    (2)汪曾祺:《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北京文学》1983年第2期。
    (3)汪曾祺:《认识到的和没有认识的自己》,《北京文学》1989年第1期。
    (4)汪曾祺:《关于〈受戒〉》,《晚翠文谈》,浙江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4页。
    (5)汪曾祺:《晚饭花集·自序》,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3-4、6页。
    (6)刘绍棠:《土著人生》,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197页。
    (7)贾平凹:《变革声浪中的思索》,《十月》1984年第6期。
    (8)白描:《趣味贾平凹》,《作家》1991年第1期。
    (9)贾平凹:《四十岁说》,《坐佛》,太白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148页。
    (10)贾平凹:《西安这座城》,《坐佛》,太白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177页。
    (11)(13)贾平凹:《关于小说创作的答问》,《坐佛》,太白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217页,第210页。
    (12)贾平凹、张英:《地域文化与创作:继承和创新》,《作家》1996年第7期。
    (14)(15)见《五人诗选》,作家出版社1986年版,第21页,第38页。
    (16)转引自冯天瑜:《中华元典精神》,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1页。
    (17)刘长林:《中国系统思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18)高行健:《对一种现代戏剧的追求》,《对一种现代戏剧的追求》,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版,第84页。
    (19)(27)李育杭:《理一理我们的“根”》,《作家》1985年第9期。
    (20)(21)高行健:《京华夜谈》,《对一种现代戏剧的追求》,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版,第177-178页,第179-180页。
    (22)赵毅衡:《建立一种现代禅剧--高行健近期剧简论》,《今日先锋》2008年第7期。
    (23)吴越:《追忆黄裳:用大专家底子写文学家美文》,《文汇报》2012年9月6日。
    (24)韩少功:《文学的“根”》,《作家》1985年第4期。
    (25)林伟平:《文学和人格--访作家韩少功》,《上海文学》1986年第11期。
    (26)韩少功:《答美洲〈华侨日报〉记者问》,《钟山》1987年第5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