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雷岑卡元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反思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Dissemination and Reflection of Wolfgang Brezinka's Meta-Pedagogy in China
  • 作者:侯怀银 ; 许丽丽
  • 英文作者:Hou Huaiyin;Xu Lili;Institution of Education Science, Shanxi University;Faculty of Education, Southwest University;
  • 关键词:布雷岑卡 ; 元教育学 ; 传播 ; 反思
  • 英文关键词:Wolfgang Brezinka;;Meta-Pedagogy;;Dissemination;;Reflection
  • 中文刊名:HDXK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 机构: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 出版日期:2019-03-20
  • 出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年:2019
  • 期:v.37;No.148
  • 语种:中文;
  • 页:HDXK201902016
  • 页数:7
  • CN:02
  • ISSN:31-1007/G4
  • 分类号:149-155
摘要
布雷岑卡元教育学传入中国,得益于我国教育学研究者对提升教育学学科意识和增强学科自觉的迫切需求。布雷岑卡元教育学自1993年传入我国开始,经历了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其传播内容、传播主体、传播特点等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布雷岑卡元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需要研究者充分理解原文本,夯实传播根基;立足中国教育学建设,达成传播旨归;合理批判与创造性探索并行,深化传播影响。
        Wolfgang Brezinka's meta-pedagogy emerged in Germany in the 1970 s. Its introduction into China resulted from the promotion of pedagogical consciousness in pedagogy and the enhancement of subject consciousness. Since its introduction into China in 1993, the dissemination of contents, influences, subjects and features showed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stages. This dissemination requires a full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al text, an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 pedagogy, it also requires a rational critical reflection and creative exploration.
引文
布列钦卡.(2001).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胡劲松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桂生.(1995).“四分法”:教育理论成分解析的新尝试.教育研究与验,(2),1-5.
    陈桂生.(2006).教育研究空间的探求.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崔春龙.(2017).元教育学理论的本土化危机及其超越.教育理论与实践,(22),7-11.
    范涌峰,刘梅.(2010).论元教育理论研究的“无效”现象——兼论教育学和教育学者的“真独立”.当代教育科学,(13),3-6,26.
    冯建军.(1995).实践教育学是什么——兼论教育理论的分类.高等师范教育研究,(5),50-55.
    冯建军,周兴国.(1995).略述布蕾津卡的实践教育学思想——兼谈我国教育学的努力方向.比较教育研究,(2),35-39.
    黄向阳.(1993a).教育研究的元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27-38.
    黄向阳.(1993b).布雷岑卡“元教育理论”述评.外国教育资料,(5),46-53.
    蒋菲.(2006).20世纪90年代我国元教学论研究的背景及其过程.当代教育论坛,(9),33-34.
    金生鈜.(1996).教育学的合法性与价值关涉——对元教育学的反思.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4),8-16,26.
    李慧燕.(2015).存在的逻辑与逻辑地存在——谈《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中的研究意蕴.教育史研究,(2),89-92.
    李均.(2002).元高等教育学引论.江苏高教,(4),18-21.
    陆有铨.(2014).现代西方教育哲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马尔库斯,费彻尔.(1998).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一个人文学科的实验时代(王铭铭,蓝达居,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皮国萃.(2011).试论元研究与比较教育学科建设——布列钦卡的启示与借鉴.外国教育研究,(2),10-14.
    瞿葆奎.(1999).元教育学研究.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单中惠,杨汉麟.(2000).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唐莹.(2014).元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唐莹,瞿葆奎.(1995).元理论与元教育学引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1-14.
    王海涛.(2010).分析教育哲学在中国.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5),7-11.
    王坤庆.(2010).教育哲学新编.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伟廉.(1997).对当前元教育学研究的认识.上海高教研究,(7),14-17.
    熊川武.(1996).“元教育学”说.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4),1-7.
    熊川武等.(2001).实践教育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叶澜.(1987).关于加强教育科学“自我意识”的思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3),23-30.
    袁昱明.(2004).远程教育学的元研究和学科建设.中国远程教育,(19),22-29.
    张华.(1996).教育学的“合理性”重建:科学哲学的观点.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4),40-46,98.
    赵康.(2015).大概念的引入与教育学变革.教育研究,(2),33-40.
    赵婷婷.(1999).国内元教育学缘何沉寂.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4),82-84.
    周作宇.(2000).问题之源与方法之镜——元教育理论探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①关于分析教育哲学与元教育学的关系,国内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分析教育哲学是一种元教育哲学,以陆有铨的《现代西方教育哲学》(1993)、单中惠《当代欧美十大教育思潮述评(三)》(《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梁红丽《分析教育哲学兴衰原因之探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第4期)等为代表;一是认为分析教育哲学是一种元教育学,以冯建军《教育学语言的元分析》(《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5年第1期)、陈桂生《“元教育学”问对》(《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5年第2期)等为代表。无论何种观点,均可见分析教育哲学与元教育学关系之密切。
    ②布雷岑卡先后发表并出版了《科学教育学的危机在最近出版的教科书中的表现》(《教育学杂志》,1966),《从教育学到教育科学:元教育理论导论(第1版)》(1971),《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1974),《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成果》(1976),《元教育理论:教育科学、教育哲学、实践教育学基础导论(第4版)》(1978),《元教育理论:从经验—分析的观点看欧洲的贡献》(1981),《教育理论解析——教育学批判论文集》(1989)、《信仰、道德和教育:规范哲学的思考》(1992)等。
    ③黄向阳在《布雷岑卡“元教育理论”述评》(《外国教育资料》,1993年第5期)中指出,人们习惯上把各种教育理论称作“教育学”(pedagogy)以及英语国家一些人士称之为“教理学”(educology),布雷岑卡将“元教育理论”叫做“元教育学”,或“元教理学”(meta-educology)。
    ④如:贾永堂《论教育学理论及其在近代发展的阶段与特点》(《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9年第4期),陈桂生《教育学的迷惘与迷惘的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9年第8期),何齐宗《简论教育科学的历史意识》(《教育评论》,1989年第2期)、《建立“教育学史”刍论》(《教育研究》,1989年第3期),胡德海《教育学概念和教育学体系问题》(《教育研究》,1990年第3期),张晓鹏《关于教育学体系形成的历史考察》(《江西教育科研》,1992年第2期),张乐天《教育学元科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教育研究与实验》,1993年第1 期)。
    ⑤如《理性的狡计:德国教育学发展中的五次危机及其因应》(《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第4期),《价值中立与价值灌输:布雷钦卡教育学思想研究》(《教育学报》,2009年第5期),《重回教育之爱:德国精神科学教育学视野中教育关系论研究》(《全球教育展望》,2010年第5期)等。
    ⑥如陈桂生《“教育学”辩——“元教育学”的探索》(1998),瞿葆奎《元教育学研究》(1999),周作宇《问题之源与方法之镜:元教育理论探索》(2000),唐莹《元教育学》(2002)等。
    ⑦来源于瞿葆奎先生主编的《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1978—1995)》(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的分析结果。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