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佶、李纾与贞元诗风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Research on Baoji,Lishu and Zhenyuan Parnassus Ethos
  • 作者:胡可先
  • 英文作者:Hu Kexian;Zhejiang University;
  • 关键词:《郭晞墓志》 ; 泾原之变 ; 包佶 ; 李纾 ; 贞元诗风
  • 英文关键词:Guoxi Epitaph;;Jingyuan Mutiny;;Baoji;;Lishu;;Zhenyuan Parnassus ethos
  • 中文刊名:SSJI
  • 英文刊名:Academics
  • 机构:浙江大学中文系;
  • 出版日期:2015-06-15
  • 出版单位:学术界
  • 年:2015
  • 期:No.205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考古发现与中古文学研究”(项目批准号:14ZDB065)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SSJI201506008
  • 页数:15
  • CN:06
  • ISSN:34-1004/C
  • 分类号:41-54+329
摘要
新出土的《郭晞墓志》,叙述了郭晞一生由戎马弓刀到弦觞风月的变化过程。这一转变的政治契机是"泾原兵变",文学契机是与李纾、包佶的交游关系。以《郭晞墓志》为切入点,以"泾原之变"这一重要政治事件为考察背景,以包佶、李纾的文学影响为基础以研究贞元文学,是一个特殊的视角。具体的关注目标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泾原之变"与"尚荡"之风的形成,二是包佶、李纾与贞元诗坛的关系,三是"贞元之风尚荡"的文学表征。
        The new unearthed Epitaph of Guoxi describes the change process of Guoxi's life from military to literature. The shift of political opportunity is Jingyuan Mutiny,while the literature opportunity is his relationship with Lishu and Baoji. With Guoxi Epitaph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the important political event of Jingyuan Mutiny as the study background,and the literary influence of Baoji and Jishu as the basic in order to research Zhenyuan literature is a special angle of view. This article specific focus on three aspects: first,the formation of Jingyuan Mutiny and advocating dissolute luxurious literary ethos; second,the relationship of Baoji,Lishu with Zhenyuan Parnassus; third,the literary representations of advocating dissolute luxurious literary ethos of Zhenyuan Parnassus.
引文
[1]《郭晞墓志》全称为《大唐故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工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上柱国赵国公赠兵部尚书郭公志铭并序》,杜黄裳撰,郑云逵书,2007年西安市长安区出土,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赵力光主编:《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续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4年,第414页载其拓片,第415-417 页载其释文。按,拓片与释文首揭于赵力光、王庆卫:《新见唐代郭晞夫妇墓志及其相关问题》,载《唐研究》第16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25-248页。《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续编》第408-410页又载《郭晞暨妻长孙璀墓志》拓片和释文。可以参考。
    [2]刘昫:《旧唐书》卷一二二,中华书局,1975年,第3501页。
    [3][4][5][6]《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续编》,第416页。
    [7]唐人高仲武编选《中兴间气集》即以此为断限,其序云:“起自至德元首,终于大历十四年己未。……命曰《中兴间气集》。”(《唐人选唐诗新编》修订本,中华书局,2014年,第451页)可见唐人即以此作为特定的阶段的。
    [8][10][26]李肇:《唐国史补》卷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57、57、60-61页。
    [9]涉及贞元诗风的论著,主要有蒋寅:《大历诗风》,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许总:《唐诗体派论》,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方丽萍:《贞元京城群落文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方丽萍:《“贞元之风尚荡”析》,《南开学报》2012年第3期。
    [11]《全唐文》卷五三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2395页。
    [12]杜牧:《樊川文集》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4页。
    [13]洪兴祖:《韩子年谱》引《科名记》:“贞元八年陆贽主司,试《明水赋》《御沟新柳诗》。……是年一榜多天下孤隽伟杰之士,号‘龙虎榜’。”(《韩愈年谱》,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第25页)
    [14][22]《千唐志斋藏志》,第1033页。
    [15]刘昫:《旧唐书》卷一二,中华书局,1975年,第352页。
    [16]《嘉定镇江志》卷一八,《宋元方志丛刊》本,中华书局,1990年,第2525页。
    [17]李冗:《独异志》卷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59页。
    [18]柳宗元:《柳宗元集》卷三十,中华书局,1979年,第84页。
    [19]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81页。
    [20]《全唐诗》卷二七一,第3036页。
    [21]马其昶:《韩昌黎集校注》卷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525页。
    [23]蒋寅:《大历诗人研究》上编,中华书局,1995年,第404页。
    [24]参蒋寅《大历诗人研究》上编第二章《台阁诗人创作论》、第三章《方外诗人创作论》。
    [25]许总:《论贞元士风与诗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
    [27][37][41]刘昫:《旧唐书》卷一三七,中华书局,1975年,第3763、3764、3762-2763页。
    [28]黄正建:《韩愈日常生活研究:唐贞元长庆间文人型官员日常生活研究之一》,《唐研究》第四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51-273页。本文此节论述宴会的分类,参考了黄先生的说法。
    [29]李昉:《文苑英华》卷一六八,第810页。
    [30]《旧唐书》卷十三《德宗纪》下:贞元四年“九月丙午,诏:‘比者卿士内外,左右朕躬,朝夕公门,勤劳庶务。今方隅无事,烝庶小康,其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三节日,宜任文武百僚选胜地追赏为乐。’”(第366页)
    [31]《旧唐书》卷十三《德宗纪》下:贞元九年二月,“先是宰相以三节赐宴,府县有供帐之弊,请以宴钱分给,各令诸司选胜宴会,从之。是日中和节,宰相宴于曲江亭,诸司随便,自是分宴焉。”(第376页)
    [32]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第149页。
    [33]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第1册,中华书局,1987年,第467-468页。
    [34]张强:《包佶考证》,湘潭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第41-42页。
    [35]杨作龙、赵水森:《洛阳新出土墓志释录》,第139页。题署:“中书舍人李纾撰。秘书省校书郎郑絪书。”墓志作于大历十三年正月。
    [36]程义:《唐〈张万顷墓志〉考释》,载《碑林集刊》第十七辑,三秦出版社,2012年。题署:“右卫兵曹参军赵郡李纾撰。陈王府典军河南褚凑书。”墓志作于宝应元年九月。
    [38]《新唐书》卷一六一,第4983页。
    [39]赵璘:《因话录》卷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98页。
    [40]《全唐诗》卷二○五,第2139页。题注:“时自刑部侍郎拜。”据严耕望《唐仆尚丞郎表》,李纾为兵部侍郎在兴元元年到贞元四年。
    [42]权德舆:《权载之诗文集》附录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848页。
    [43][44]《权载之诗文集》卷三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513、221页。
    [45]《权德舆年谱》考证,此事在建中三年。见《大历诗人研究》下册,第606页。
    [46]《权载之诗文集》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10页。
    [47]《权载之诗文集》卷四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757-758页。
    [48]蒋寅:《大历诗人研究》,第417页。
    [49]李肇:《唐国史补》卷下,第57页。
    [50]《唐才子传》卷五《孟郊传》答:“贞元十二年李程榜进士,时年五十矣。”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年几五十,始以尊夫人之命来集京师,从进士试。”五百家注引樊注:“《登科记》,东野及第在贞元十二年,年五十四。”而据华忱之《孟郊年谱》考证,孟郊登第时实为四十六岁。
    [51]孟郊:《孟东野诗集》卷六,第100页。
    [52]《孟东野诗集》卷十,第183页。
    [53]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二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275页。
    [54]《孟东野诗集》卷三,第55页。
    [55][69]李肇:《唐国史补》卷中,第34页。
    [56]钱钟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13页。
    [57]《全唐文》卷五二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2372页。
    [58]元稹:《元稹集》卷五一,中华书局,2010年,第641页。
    [59]胡可先:《论元和体》,《中国韵文学刊》2000年第1期,第1-11页。
    [60]《全唐文》卷五三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2419页。
    [61][63]《全唐文》卷六八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3105页。
    [62]韩愈:《答张籍书》,《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二,第132页。
    [64]韩愈:《重答张籍书》,《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二,第136页。
    [65]真济:《遍照发挥性集序》,《性集》卷首,森江藏版,第2页。
    [66]赵翼:《瓯北诗话》卷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第29页。
    [67]《全唐文》卷六八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3113页。
    [68]《封氏闻见记校注》卷五,中华书局,2005年,第48页。
    [70]刘昫:《旧唐书》卷一三○,中华书局,1975年,第3623页。
    [71]《唐才子传校笺》第一册,第639页。
    [72]马其昶:《韩昌黎文集校注》卷四,第233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